四物汤加减治唇肌痉挛医案

唇肌痉挛类似祖国医学的唇紧 。唇紧一词文献中有所记载 , 其中以《中医临证备要》记载较详 , 书中提到:“唇口窄小不能开合 , 不能饮食 , 名为唇紧 。”还指出本病“多由风痰入络所致” 。
【四物汤加减治唇肌痉挛医案】根据临床观察 , 本病虽可由“风痰入络所致” , 但主要是由脾虚血弱风动而成 。“口唇者 , 脾之官也 。”“脾胃为化血之源 , 脾气通于口 。”由于脾气散精作用 , 加上脾能统血 , 把营血输布于唇肉 , 唇肉得到营血的滋润则开合自如 。若脾胃虚弱 , 以致营血虚衰 , 唇失濡养 , 轻则唇淡不泽 , 重则唇肌瘦削 , 唇口挛急 。治疗上根据《脾胃论》“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之说 , 在治疗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补益脾胃这一宗旨 , 采用益脾胃 , 补营血 , 祛虚风之法 。
【病案举例】
1.刘某 , 女 , 40岁 , 教师 , 1986年6月6日初诊 。患者1986年4月3日正在上课时 , 突发唇口肌肉紧急挛缩 , 唇口窄小 , 难于开合 , 同时发出吼叫声 , 泪流满面 。无晕倒及呕吐 , 口中无涎沫 。发作后感周身乏力 。以后每天均有类似症状发生 , 少则2次 , 多则5次 。每次发作时间2min不等 , 发作前无任何诱因及前驱症状 , 到当地某医院医治 , 无效 。患者面色苍白 , 唇甲色淡 , 舌淡苔薄白 , 脉浮细 。诊脉时 , 患者症状又发 , 痛苦异常患者从事教学20余年 , 日思月虑 , 阴血渐耗 , 久则血虚生风 , 筋失所养而发病 。证属血虚风动 , 治宜补血和血 , 祛风止痉 。拟加味四物汤 。处方:熟地、生地各20g , 白芍12g , 党参10g , 当归、川芎、秦艽、防风各7g , 大枣15g , 蜈蚣1.2g(研末冲服)水煎 , 每日1剂 , 分3次温服 。6月8日复诊:患者服2剂后 , 症状未发仍予上方4剂 , 以巩固疗效 。5年来 , 随访观察 , 未再复发 。
2.何某 , 女 , 48岁 。工人 。初诊日期:1989年5月10日 。患者于1988年7月夜间收看电视时突然发生嘴唇向前伸出 , 上下紧迫 , 唇口缩小 , 伴大声吼叫 。无牙关紧闭 。持续约数分钟 。以后每月发作10余次 , 以夜间多发 , 每次持续时间为4~8min 。曾查血钙 , 属正常范围 。脑电图、颅脑平片及神经内科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无外伤史 , 家族中无类似病发作史 。诊时患者述体倦神疲 , 口干咽干 。症见精神萎靡不振 , 面色灰暗不华 , 懒言少语 , 唇薄而焦 , 舌苔白 , 脉细弱 。
证属脾虚血弱动风 , 治宜补血和血 , 祛风止痉 。方拟加味四物汤 。处方:熟地、生地各20g , 白芍12g , 党参20g , 当归、川芎、秦艽、防风各7g , 大枣20g , 蜈蚣1.2g.5月13日复诊:服上方3剂 , 精神明显好转 , 语声宏亮 , 口咽干燥也觉减轻 , 唇口紧缩伴吼叫曾发作1次 , 仅为20秒 。仍守原方5剂 。5月18日三诊:嘴唇上下紧迫缩小伴吼叫未发 , 面唇红润 。原方去蜈蚣 , 再服5剂以后改为党参15g , 大枣15g , 水煎 , 每日当茶饮 , 连服1月 。追访3年 , 未复发 。
按:治疗唇肌痉挛 , 古代文献和国内许多学者采用祛风化痰通络之法 。唇肌痉挛伴吼叫虽属局部症状 , 但与整体功能有密切关系 , 只有整体状况得以改善 , 才能为局部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根据《脾胃论》“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之说 ,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始终贯穿补益脾胃这一宗旨 , 采用益脾胃 , 补营血 , 祛虚风之法 , 拟加味四物汤治之 。
方中熟地合生地 , 取量重味浓补血为主;白芍收血之耗散 , 养血以柔筋;当归、川芎行气活血 , 使既补血而不滞血;另以秦艽、防风祛风通络 , 量少而不致耗动阴血;蜈蚣解痉止痛 , 以加强祛风止痉之效 。至于党参 , 既能补脾又能养血;大枣补血和营 , 又兼解除痉挛之 。 , 
效 。党参和大枣相伍 , 更注重大补脾胃 , 可提高滋补效能 。诸药合用 , 使脾胃营血得补 , 虚风得散而病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