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加减治消化道肿瘤医案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手术或放化疗可继发消道缺血缺氧,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制约它们的选用和剂量 。保护和调适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胃肠功能,避免或减轻化疗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已经得到临床广泛重视 。中医学认为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脾胃虚弱,气阴两虚,复加化疗毒邪内侵,损伤肝脾;脾胃气虚则运化失职,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肠道气机不畅,久则郁而化热,湿热内壅肠道,阻碍胃肠运化出现上述症状 。
【临床应用】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消化道肿瘤医案】吴氏10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防治肠道肿瘤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45例,并与化疗后不用药物的35例作对照,观察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恶心、乏力、食欲不振和大便异常等)例数,化疗后白细胞低于4×10/L的例数,患者生活质量和体重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比较:治疗组45例,显效10例(22.2%),有效30例(66.7%),无效5例(11.1%),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35例,显效12例(34.3%),有效10例(28.6%),无效13例(37.1%),总有效率为62.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 。两组患者体重变化比较:治疗组45例,体重增加30例(66.7%),稳定10例(22.2%),减少5例(11.1%),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35例,体重增加10例(28.6%),稳定10例(28.6%),减少15例(42.9%),总有效率为57.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 。
顾氏山等人选择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68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病种随机分为两组,单数入治疗组,双数入对照组 。治疗组34例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58.79±9.59)岁;术后病程10天~2年半,平均(76.97±157.90)天;食道癌7例,胃癌16例,大肠癌11例;对照组34例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2~75岁,平均(57.59±8.88)岁;术后病程13天~3年,平均(86.24±190.96)天;食道癌5例,胃癌20例,大肠癌9例 。
两组中医辨证属或兼属脾虚湿阻型 。治疗组于化疗中、后予口服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 。对照组予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盐酸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每次10mg,每天~2次3天为1个疗程 。治疗后,治疗组34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对照组34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x2=2.5296,P>0.05) 。
【病案举例】
施某,男,56岁 。1998年7月初诊 。患者胃癌术后,用5-Fu、MMC、Ara-C作常规化疗,用药后即出现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质,每日至少呕吐次伴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懒言,面色萎黄夹有黑斑,纳食不香,口苦腻,便溏不爽 。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厚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为化疗综合征 。此乃身体素虚,加上化疗“药毒”侵入,脏腑功能失调,脾胃受损,湿蕴于内,而成脾虚湿阻 。治拟健脾燥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处方:藿香15g,陈皮、制半夏、苏叶、苏梗、陈苍术、桔梗、白芷、炒党参、茯苓各10g,制川朴、广木香各6g,砂仁生甘草各3g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服2次 。3剂后恶心呕吐减轻,大便成形,惟神疲困倦,纳差,上方加怀山药30g.5剂后诸症基本消失,仅感乏力,饮食无味,用香砂六君丸调理善后 。随访2年,身体恢复良好按: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从本例病案看,其病机关键是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蕴积于内 。故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用藿香正气散去大腹皮加党参、砂仁,燥湿和中,益气助运,切中病机,有助患者康复 。临床观察结论表明,轻中度呕恶者服用藿香正气方可缓解症状、体征,缩短消化道不适病程,可停用或减少盐酸甲氧氯普胺用量,以避免其不良反应 。重度的消化道反应,因吸收原因不宜口服藿香正气制剂,仍需先予镇吐药、胃动力药或保护胃黏膜药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