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加减治心房颤动医案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 。主要表现为心悸、眩晕、气短、胸部不适等 。心房纤颤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其病因病机:心房纤颤的病位在心,其主要症状为心悸,脉结或代,常伴有头晕、胸闷、等症状 。心房纤颤的病因病机,各家认识不同 。
陈氏2认为,气阴亏虚是房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 。冠心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积损正衰,气阴两伤是冠心病发生的基础,进而可出现心律失常 。
【病案举例】
周某,女,75岁,1996年11月14日诊 。有高血压病史及喘咳史,间断服复方降压素片 。2天来倦怠,喉中异物感,时或咳嗽,咳痰泡沫状,疲乏,胃纳不振,大便少、较干涩 。血压135/75mmHg,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一,未闻杂音,肺未闻啰音 。舌淡红、苔薄,中稍厚腻 。脉细数,参差不齐 。胸部线透视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右肋膈角变浅 。心影见主动脉弓曲、延长 。报告为:高血压心,右下胸膜增厚粘连 。心电图报告:快速性心房颤动 。中医诊为:心房颤动,证为气阴两虚,痰湿壅盛治以益气养阴,除痰祛湿 。处方:太子参、茯苓各15g,麦冬、何首乌、瓜蒌皮各12g,款冬花、枳壳各10g,葶苈子、大腹皮各6g,橘络、五味子各5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 。11月18日复诊:服药3剂,症状明显减轻,胃纳可 。心电图检查报告示窦性心律,左心房负荷增大 。
按:心房颤动在老年人中颇为常见,绝大多数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或高血压心脏病 。其直接原因以外感或肺部感染为多见,其次为过度劳累,可能与高龄器官功能衰退有关 。一般认为心房颤动为功能性、可逆性改变,老年患者中,在头晕、心悸、气短等症出现后数天内,未有1例能自行恢复正常心律,而服药后一般1~3天可恢复窦性心律,似可说明中药有一定作用 。因中药有改善心脏功能,解除外感或肺部感染等诱发因素或合并症,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整体机能的作用,故能促使恢复正常心律 。心房颤动证属怔忡,老年人气血虚衰,卫外不固,脏腑功能差,外邪侵犯,或饮食不节,或劳累,即易耗气伤津,心脏受累,无力鼓动血脉而致气血循行紊乱,心跳无节奏,怔忡作矣 。参考现代医学,认为心房颤动可由窦房结自律性低落,或传导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均提示可用补法或并用活血化瘀、消痰散结法治之 。生脉散益气养阴,振奋元气,对心脏气阴不足之证,用之常有效 。该方药味少,便于针对兼夹症灵活加味,故见效快 。西洋参益气养阴,气足力专,可酌情用由于患者年事已高,自觉症状又较严重,此时即需好言宽慰,使之安定情绪,树、,
【生脉散加减治心房颤动医案】立康复信心 。处方用药时,针对心脏症候为主,顾及兼症,如合并外感者,切不可发散太过,只能在生脉散的基础上加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