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加减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医案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指甲状腺呈高功能状态,其特征有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失常 。目前,中医中药对甲亢分型治疗大体归纳为三型,即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和气滞血瘀型 。对上述三型试投桂枝汤加味获临床满意效果 。桂枝汤是张仲景为外感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而设 。但亦可用于对甲亢的治疗,桂枝一味是治疗甲亢必用之品,桂枝除具有温通血脉、调和营卫外,还具有入肝胆而散遏抑,止奔豚而安惊悸的作用 。故思桂枝辛温,能宣通卫阳;和甘草相伍可辛甘化阳;白芍酸苦寒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阴阳俱生,以期通过补益气阳达到阳生阴长、阴复火平的目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桂枝汤加减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医案】【临床应用】
赵风德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4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18岁,20~40岁者占70%;起病大多缓慢,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6年 。甲状腺肿大11例,Ⅱ9例,Ⅲ4例;大多伴有血管杂音,眼球突出轻度10例、中度4例、重度2例,其余8例无突眼;其中11例是经上级医院检查后确诊,13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诊断 。辨证分型:阴虚火旺型(本组13例),表现为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烦躁易怒、消谷善饥、目赤、烘热升火、畏热多汗、溏便次数增多、脉细数、舌红、少苔等证 。气阴两虚型(本组9例),表现为神衰乏力、气促多汗、口咽燥、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善忘、形体消瘦、震颤、纳谷不化及大便日行数次而溏薄、舌红、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或虚数等为主的虚证 。气滞血瘀型(本组2例),表现为情绪激动多怒烦躁、心悸善忘、震颤甚、眼球突出明显、目赤充血、甲状腺肿大、溏便、舌绛有瘀点、苔灰白、脉弦数为主的实证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服药一般1~2月后大多获效 。本组24例中,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0例,基本治愈8例,显效(症状消失,甲状腺肿大或眼球突出尚未完全消失)3例,好转(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2例,无效(治疗2~3个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者)1例 。总有效率达95.8% 。
【病案举例】
1.郝某,女,30岁 。1984年4月12日初诊 。颈部肿物半,多食善饥,心悸,双眼突出,双手震颤,面赤,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畏热,多汗,溏便日行数次,舌红少苔,脉细数 。血压116/64mmHg,体温36.9℃,心率128次/分,体重50kg甲状腺肿大I°,T3>4.0ng/dl,T4>32n/dl,经上级医院确诊为甲亢 。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 。治以滋阴降火,祛痰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甘草10g,生姜2片,大枣3枚,生熟地各20g,元参20g,夏枯草20g,枸杞20g,黄芪20g,知母16g,桔梗6g,鳖甲20g,桃仁10g,石膏20g,牡蛎50g 。若心率增快加酸枣仁、龙齿;甲状腺肿硬者加象贝母、山慈菇;眼球突出者加白蒺藜、草决明 。每日1剂,水煎3次,口服,连服96剂,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心率稳定在80次/分,复查T32.4ng/dl,T413ng/d1,以后每周3剂,连服2个月,以巩固疗效 。随访3年,未见复发 。
2.张某、女,29岁 。1982年3月9日初诊 。主诉:心悸乏力、两手颤、失眠,动则气短,汗多,大便为未消化食物,次数多,已3年余曾经某医院行甲状腺131碘吸收率检查,3小时为50%、24小时为60%;基础代谢率为70% 。确诊为甲亢,口服甲硫氧嘧啶2个月余无效,反而感觉恶心,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双眼突出中度、甲状腺肿大Ⅱ°,伴血管杂音 。体温36.4℃,血压116/60mmHg,心率120次/分,白细胞3.2×10/L,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80g/L,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数无力,语音低微,一派气阴两虚表现 。本例属久病素体虚弱而阴阳两虚、肝、肾、胃阴耗损 。辨证为气阴两虚 。治以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处方:桂枝12g赤白芍各12g,甘草12g生姜2片,大枣3枚,黄芪30g,太子参18g,茯苓12g.怀山药20g、山萸肉12g.夏枯草20g,元参12g·熟地12g,象贝母12g煅龙牡各50g 。加减:眼胀、眼球突出加草决明、白蒺藜;失眠心悸,加酸枣仁、龙齿 。每日1剂,共服87剂、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以配方做散剂口服3个月,每日9g.以巩固疗效,心率稳定在70~80次分,随访2年未见复发 。
推荐阅读
- 桂枝汤加减治糖尿病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短肠综合征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蛔虫病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呃逆医案
- 桂枝汤
- 桂枝汤加减治胃下垂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腹泻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便秘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慢性结肠炎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胃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