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舟13号航天员顺利返回,为啥都是被抬下来的,太空后遗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月16日09时56分 , 我国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完成为期六个月的在轨运行后 , 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三名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 , 其中王亚平不仅参加了本次神舟十三号任务组 , 还参加了2013年的神舟十号任务组 , 因此成为我国航天员在轨飞行累计时长最久的一位 。
经过现场医护工作人员检查 , 三名宇航员身体状态良好 , 但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 , 每名宇航员都需要四位工作人员抬着 , 尽可能地让宇航员处于平躺状态 , 并且以往所有宇航员返回地球时 , 都无法自行走出返回舱 , 而是需要搜救团队将其抬出来 。
到了平坦的地面后 , 也不能自主站立行走 , 而是以半躺着的姿势接受采访 , 看到这里有些人会不理解了 , 为什么从太空返回地球都要躺着出来呢?
其实这是关乎宇航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2018年10月 , 美国宇航员安德鲁.弗依斯特尔在国际空间站驻留197天后返回地球 , 两个月后 , 他的妻子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安德鲁从太空返回后恢复训练的视频 , 视频中安德鲁身背安全护具 , 数名工作人员陪伴在左右 。
安德鲁双手抱在胸前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 , 他试图走出一条直线但始终歪歪斜斜 , 看着似乎马上就会向一侧倾倒 , 所以走了十步后就被工作人员叫停了 。
以上这种“回到地球后走路都得重新学”的情景之所以会发生 , 是因为人类是一种长期生活在地球表面 , 受地球重力影响的生物 , 重力对于人体结构演化和器官机能有着极大的影响 , 而太空处于微重力状态 , 是人类诞生以来从未体验过的环境 。
在距离地球400公里高度的空间站上生活的宇航员们 , 每天都处于失重状态 , 而没有重力影响时 , 人体判断空间方位的大脑前庭就会缺少感知物 , 大脑和相关神经会出现紊乱 , 闭上眼睛就没有上下左右之分 。
虽然航天员都经过极其严苛的训练 , 但从无重力的太空返回到地球只有几个小时 , 大脑前庭仍然处于失重状态 , 无法及时调整回来空间方位感 , 所以回到地球后只感觉到天旋地转脚下虚浮无力 。
除了丧失方向感外 , 由于在太空中所有东西都会飘起来 , 所以长期待在太空的航天员脚步会出现大量脱皮现象 , 这是因为此时已经不受重力和日常走路的压迫 , 角质和硬质皮肤就会掉落 。
俄罗斯航天员瓦列里·波利亚科夫在太空中呆了438天回来后 , 他觉得他的皮肤像婴儿般鲜嫩 , 但他的骨骼和肌肉已经因为失重环境而迅速流失了 , 这就导致他从太空返回地球的时候 , 骨骼不仅要重新承受地球的重力 , 还要承受重达20千克的宇航服 。
毫不夸张地说 , 对长期生活在太空的航天员们来说 , 重新回到地球后的他们就是个“玻璃人” , 如果不借助外力强行站起来或者做动作的话 , 骨骼很可能会断掉 , 因此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 长时间太空生活归来后的宇航员都是被抬出来的 。
推荐阅读
- 美媒点评神舟13号,客观!约20个国家与中国空间站合作,美被拒?
- 蛋白含量高达20%的南极磷虾,为什么很少出现在餐桌上?
- 什么是北极光? 关于北极光的一些知识
- 神舟十三号“下班”后 下一步空间站建设怎么走?
- 带孩子一起探索宇宙之路吧
- 不用燃料也能飞,NASA 要把火箭「掷」向太空
- 回顾神舟十三号的太空之旅
- 中国人追逐“航天梦”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