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爷爷家青旅不远处是木香草堂 , 设计师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原建筑系主任许懋彦 。 在木香草堂 , 所见一切都来自乡村本身:沧桑斑驳的夯土墙 , 粗犷的木头桌椅与竹制灯具 , 做豆腐用的棉纱布挂上窗户变成窗帘 , 咸菜缸做成花瓶 。 推开窗 , 树上有鸟 , 田里有牛 , 村民挑着刚摘的蔬菜走在田埂上 , 大黄狗摇着尾巴跟在后面 , 晚上坐在露台上喝茶观星 。
庄慎所在的由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改造后的南京桦墅村一角
农耕博物馆是由村口四幢闲置的牛栏与破败的黄泥房改造而成 , 设计师是来自哈佛大学的建筑师徐甜甜 。 博物馆的外观同样完整保留了黄泥房的外形 , 走进去却处处是柔和的灯光、透明的瓦片天窗、看似随意的绿植 , 充满现代的巧思 。
山家清供四合院餐厅位于村口 , 由来自香港大学的建筑系主任王维仁设计 , 用竹子在老房子里搭建出一个通透的四合院 。 慢点茶室只有一桌 , 四周通风 , 不装玻璃的原因就是为了“春有百花冬有雪” , 更接
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设计师朱胜萱也是“返乡人” 。 为了避免千村一面 , 他和团队会根据乡村的特点去规划:在昆山的祝家甸 , 保留着中国传统制砖的霍夫曼窑 , 当它退出历史舞台后 , 这个窑厂变成了民宿学院、创客学院;在周庄古镇附近的闲置用地里 , 用自然儿童教育艺术馆与亲子民宿做了绿乐园;在树山 , 用他们在地的文化标志——“树山守”来做一个文创产品“小骚年”;在云南阿者科哈尼梯田 , 再造了红米生活馆 。 “乡村的营造不只有民宿 , 而且还有民宿后面的生活 。 ”朱胜萱说 , “乡村旅游”是个伪命题 , 只要基建做好 , 有价值的文化被保留下来 , 游客自然就来了 。
著名建筑师王澍在浙江洞桥镇文村的民居项目屡获大奖 , 李晓东在福建平和县下石村建的桥上书屋沟通了两个互不往来的氏族 , 庄慎把南京桦墅村的碾米厂仓库改造成当地村民读书、观影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 靳勒试图通过在石节子村建立“石节子美术馆”而改变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 庞焕泰租下溪口镇祖源村30多栋破烂旧屋打造供乡愁病患者栖居的山地民宿……
1930年代 , 莫干山曾是上海名流的避暑胜地 。 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黄郛和妻子、民国知名才女沈亦云隐居莫干山 , 建造莫干小学、健身场、教育馆、夜校 , 开办农业种植场、养牛场 , 设立消防队、医院 。
如今 , 一些怀着乡村再造理想的建筑师、设计师、画家、文人来到这里 , 建起了大批高品质的民宿 , 寻找他们认为可以保护和创造的乡村景观 。 原来的蚕种场变成了文化市集 , 村里的竹子被用作建筑材料 , 还建起了乡村书屋、各种主题餐厅 , 定期还有音乐节、骑行等文化活动 。 几代乡建人 , 在近百年的时光里进行着对话、形成了观照 。
“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发展旅游”2016年 , 实验了5年的“碧山计划”突然被终止 。 碧山村位于安徽南部的黟县 , 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徽式建筑 。 2011年 , 艺术家欧宁和左靖在此发起了“碧山计划” , 希望通过将艺术引入乡村 , 带动乡村的复活 。 在此之前 , 国际上艺术介入乡村最成功的案例便是日本的越后妻有 。
随着计划的推进 , 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媒体人、设计师、投资者、作家们来到了这里 , 建起了牛院儿、理农馆、碧山书院、关麓小筑、碧山书局……散落在村子里的老建筑被重新赋予了新
左上:欧宁在碧山村民汪寿昌家中观看汪绘制的昔日碧山汪氏祠堂分布图 。 曾经的三十六座汪氏祠堂和十多座别姓祠堂大多已遭损毁 。
右上:碧山日出 。 远处建于清代的云门塔是碧山村的地标 。
左下:2011年欧宁(左一)、左靖(右一)与设计师小马和橙子(右三与左二)在安徽泾县寻访手工艺者 。
右下:村民在碧山礼堂观看欧宁组织放映的关于第一届“碧山丰年庆”的纪录片 。
碧山计划志在探索一种复兴乡土文化、重构公共生活的农村模式 。 但同时 , 从“碧山计划”发起的那天起 , 争议就没断过 。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便是 , “你们来拯救的 , 到底是谁的乡村?”当这些城市精英斗志昂扬地建设“碧山共同体”时 , 村里的原住民羡慕的却是相隔不远、因旅游赚得盆满钵满的宏村 。 “碧山计划”最终败给了现实——把城市里做当代艺术的方式照搬到乡村去 , 影响了乡村既有的秩序 , 必然会遭到反弹 。
推荐阅读
- 莫干山|楠溪江的“绿野仙踪”,值得我们多推荐几次!
- 设计师|你看过钢琴岛的日落吗?美好的让人迷醉,前提是让一切慢下来
- 乡村旅游|游客跟团游,在泰国又遇强制消费,为何屡遭坑骗国人却总不长记性
- 乡村旅游|丽水乡村游就该这样玩丨1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值得收藏!
- 乡村旅游|苏联列宁格勒的旅游宣传海报 今天的圣彼得堡
- 山东省|山东1.74万家旅游民宿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