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深入的推测通过与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结果的比较 , 火星的下地幔处有很大的几率 , 没有形成一定的压力和温度 。 在以往的研究中 , 科学家们发现地球的下地幔处 , 存在着一些高压矿物质 , 这种高压矿物质可以很好地将地核与外部相隔离 , 从而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 。 但是 , 火星内部则缺少这些高压矿物质 , 使得火星的内核相较于地球更容易冷却 。
与此同时 , 通过对火星磁场的探测 , 科学家发现火星磁场目前虽已基本丧失 , 但是火星南半球的地壳被强烈地磁化了 ,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火星在37-45亿年前 , 也拥有着一个类似地球的磁场 , 只不过随着内核的冷却以及大气层的消失 , 磁场逐渐减弱 , 最后抵抗不住太阳辐射的轰击 , 变为了异常干燥和荒凉的世界 。
此外 , 科学家们还发现 , 火星缺乏像地球这样的全球性板块构造 , 基本上也很少会发生板块剧烈碰撞和挤压所引发的地质活动 , 而之所以火星表面还存在着一些火山遗迹 , 说明在历史上火星内部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能量来源 。 而依据洞察后反馈数据修正后的预测模型 , 发现火星的下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放射性元素 , 其含量要比地壳下部的地幔高出16倍之多 , 这些丰富的反射性元素 , 为火星内部的热量补充提供了源泉 。
由于火星的内核比预想的要大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内部的横波传输到地球 , 所以对以后的火星地震探测带来了困难 。 据有关科学家判断 , 今后在火星上最有希望探测到地震的区域 , 主要集中在塔尔西斯火山高原、奥林匹斯山等巨大休眠火山、年轻的裂缝和断层等区域 。
随着洞察号“服役”年限延长到2022年 , 关于火星地震探测任务仍然在持续进行中 , 或许在不久之后 , 我们就能感知到火星内核“心脏”的再次颤动 。
【洞察号对火星结构开展新一轮探测,发现火星地核大得惊人】
推荐阅读
- 作为我国第1名飞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付出了很多
- 研究发现,生命真的可能源自于外太空的陨石!四种DNA物质被找到
- \寒门航天员\叶光富,母亲把他\打\上太空,因50块差点错过航天梦
- 1961年,美国将一只大猩猩送入太空,返回后发现,寿命减少了15年
- 马斯克喜欢探索宇宙,他的“星链计划”进展如何?网友展开讨论
- 中国准备保卫地球?打造太空防御系统 此前拯救地球都是美利坚
- 航天员王亚平“摘星星”凯旋而归!首次发朋友圈,让网友百感交集
- 悲催的航天员:还在天上国家没了,在外太空飘311天,最后怎样?
- 《这才是天文学》:带你了解混迹日常生活的坏天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