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 江洋:西方误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分析:利益、体系与思维———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之道( 二 )


其他误解或疑惑还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是什么?与和谐世界的关系与“ 一带一路” 的关系与全球化、全球治理的关系与国际秩序的关系与其他共同体的关系呢? 等等 。

二、西方误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人类命运共同体难以被西方所接受和认同除了西方捍卫普世价值的本能抵制外更多 源于西方世界对中国能力和意图的怀疑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解 。 只有仔细分析西方心理才能找到化解西方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误解之道 。

( 一) 利益掣肘
过去全球化思维是“双赢”(运)即“ win-win”若是无法解决不平等即“你赢多、我赢少”的问题就会产生“ 你赢我输” 的感觉 以至于西方戏称“ 中国赢两次” ( China wins twice) 。 要做到人类全赢( all-win)就必须超越“ 运”强调“ 命运”改变安全与经济的分裂即“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的“ 世界悖论” 。 西方认定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的从而发明了国家主权的概念正如产权明晰才能避免“ 公地的悲剧” 。 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尊重又超越国家主权? 会不会形成国际政治的“ 公地的悲剧”? 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各国主权但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如何“ 利当计天下利”? 即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西方国家也不愿意真正拿出“ 真金白银” 和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生产、能源转型 。 这在抗疫时更得到了体现:宁可疫苗过期也不愿捐助发展中国家 。
( 二) 体系惯性问题
利益是结果体系—结构问题是误解、质疑、抵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深层的原因 。
1.中心与边缘
“中心—边缘” 的不平等思维制约了西方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 。 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任重道远 。 马克思指出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西方殖民者“ 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形成了以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为 “ 中心”、其他国家为“ 边缘” 的国际发展格局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生产和价值链的末端 。 近年来美国在对华遏制战略、接触战略纷纷失效后改用“ 规锁” ( confinement) 战略 试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将意识形态冲突内化为不公平竞争、政府补贴、国有企业、劳工权益等问题为打造去中国化的全球技术供应链造势 。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这显然在打破从权力到知识的中心—边缘体系 。
2.结伴与结盟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 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 的原则彻底超越传统的“ 拉帮结派” 做法和“ 零和博弈” 思维从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了意识形态藩篱、超越了社会制度对立、超越了发展水平差异 。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是一种具有全局性眼光和世界视野的前瞻性理念 。 但是美国的盟友并不认可命运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担心这是中国的“ 离间计”而中国又奉行不结盟政策他们怕将来命运没着落 。 近年来立陶宛通过一系列事件挑衅“ 一个中国” 的原则便折射出了欧洲尤其是中东欧国家担心在美国先后提出“ 重返亚洲” “ 美国优先”“ 印太战略” 后自身安全没有着落的投机心态 。
3.自主与依附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命运自主而美国推行“ 去中国化” 的全球技术供应链寻求与中国脱钩不接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造成阻碍 。 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例其构建进程遭遇网络霸权体系的严重阻碍 。 美国以安全为理由迫使其盟友弃用华为设备主张以“ 多利益攸关方” 而不是主权国家作为全球网络治理的主体并推行“ 清洁网络计划”试图打造全球技术供应链和网络空间的“ 去中国化” 。 这种做法虽越来越不得人心连欧盟近年都强调数字主权反对脱钩、新冷战但事实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 无法从体系上独立自主而是受制于霸权国家 。
三、思维方式问题
思维惯性或路径依赖是国内外接受、认可、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严重羁绊 。 思维方式问题深层次制约了西方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
( 一) 整体—关系思维与个体—问题思维
“ 老天啊!”“ My God!” 中西方的不同感叹提示我们中西最大的思维差别就在天与神之间、整体与个体之间 。 王缉思教授在 2021 年蓝厅论坛发言中指出:“ 据我个人的经验我发现两国之间有一个差异最能说明问题 。 中国人喜欢讲‘ 求同存异’ 。 我们常说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 。 我们用诸如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一类的原则来界定共同基础 。 而相比之下美国人倾向于聚焦棘手的议题例如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 如此看来中国人是想在解决具体问题前先确立原则而美国人急于先解决问题再着手提升两国关 系 。 因此中国人很容易会抱怨美国为改善中美关系设置障碍而美国人则批评中国不认真对待美国的实际关切 。 ” 石之瑜等认为:“ 讲关系就是求同有了同就有关系英文要定义关系就用 imagined resemblance有关系就表示彼此接受为同一个群统一了unity 。 西方的关系概念不全相同只要是履行同一种信条、规则的人就是有关系的团结了solidarity 。 我觉得美国人碰到问题就找共同都服膺的规则入手规则讲清楚了就是自己人了 。 而中国则要先确定这个问题不是针对彼此而发生的因此透过仪式确认原来讲好的关系没变化 确定了以后怎么解决就有弹性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