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跨越太平洋


脑科学跨越太平洋


文章图片


脑科学跨越太平洋



IDG创始人麦戈文和盛大创始人陈天桥 , 都在中美两国资助脑科学研究 。
作者丨海腰
编辑丨信陵
头图丨图虫创意
近日 , 曾投资了Google , Amazon的著名风险投资人John Doerr宣布 , 向斯坦福大学捐赠11亿美元 , 用来创建一所新学院--斯坦福杜尔可持续发展学院 。
这将是斯坦福大学70年来第一所新设学院 , 其初衷是加速解决全球气候危机 , 专注于应对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
功成名就后的企业家慷慨解囊 , 捐赠前沿科学的故事并不罕见 。
早在2000年 , IDG创始人麦戈文向其MIT捐款3.5亿美元 , 成立了麦戈文人脑研究院 , 专门研究人脑的工作机理及相关疾病 。 目前 , 该研究院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脑科学研究中心 , 先后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工作 。
【脑科学跨越太平洋】2011年 , 麦戈文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捐款数千万美元 , 与三家大学合作建立脑科学研究院 。
近年来 , 三所脑科学研究院在大脑机制的揭示、神经疾病研究(尤其是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抑郁症) 、工程技术在脑科学技术当中的应用和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
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从最初的2个果蝇实验室 , 到13个小鼠实验室 , 再到2个雪貂及灵长类实验室 , 到现在的近20个独立实验室和11个相关领域的工科实验室 , 有300多名在读研究生与博士后 。
资助脑科学的成功企业家还有前中国首富陈天桥 。
2016年 , 陈天桥发起10亿美元资助全球脑科学的项目 , 并先后完成了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超1亿美元的捐赠 , 以及在中国5亿元人民币的脑科学临床研究的资助 。
由陈天桥夫妇创建的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成立了TCCI加州理工研究院 , 设脑机接口、社交与决策神经科学、系统神经科学、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大脑成像、神经科学教育等多个中心 , 重点关注大脑基础研究 , 现在有50多位教授从事相关方面研究 。
在中国的脑科学临床研究 , 目前已经宣布的项目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应用神经技术前沿实验室以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人工智能精神健康实验室 , 重点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精神疾病评估和干预 , 提升民众心理健康水平 。 TCCI还宣布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成立了成立上海陈天桥国际脑疾病研究所 。
此外 , TCCI还在全球持续支持了包括中国、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的40个神经科学年会 , 覆盖几万名科学家 。
TCCI下属的脑机接口中心 , 主要聚焦大脑探知、大脑相关疾病治疗和大脑功能开发三大领域研究的机构 , 目前 , 该机构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 涉及人脸识别、脑机接口、大脑成像、认知科学等 。

对基础科学有足够耐心
但只选择距离球门最近的人
IDG资本表示 , 其对脑科学的捐助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单纯助力前沿基础科学的发展 , 与本身投资业务并未形成关联 。 理解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是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 , 脑科学研究既对有效诊断和治疗脑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还可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信息产业的发展 。
陈天桥在采访中曾说 , 我见了300多个科学家 , 逐渐认识到 , 短期内对大脑机制的基础研究很难有重大突破 , 可能需要10年、20年 , 甚至更久 。
身处太平洋两边的两位成功企业家都对基础科学的研究有足够的耐心 , 两人对捐赠对象的选择也有相同理念:选基础最好 , 成功率最高的 。
麦戈文最初计划在亚洲建立脑科学研究院 , 亚洲的多所知名高校先后发出申请 。 经过了2到3年对各所学校在现有脑科学研究成果、科研设施等多方面的多次考察 , 麦戈文才最终选定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成立脑科学研究所 。
在三所大学成立的三家脑科学研究院密切合作 , 但方向各有侧重 , 最大程度的与学校之前的学术方向 , 科研设施相匹配 。
清华大学脑科学研究所偏向于神经工程学 , 用工程科学和神经科学两条腿走路 , 将最先进的工程科学技术应用到脑科学的研究中 , 同时将脑科学中的获取的第一手知识启发工程技术 , 从而对如何理解大脑、重造大脑、保护大脑进行最为前沿的探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