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形而上学的瓦解使欧洲呈现出一切无价值的时代虚无主义景象( 二 )
而“观”就是使心意识 , 与世界的生成变化频率达成一致 , 这种一致性就是始终使意识 , 处于生灭变化的时间之流的最前端 , 纯粹的意识直观 , 对此的重大意义可以用《阿含经》中经典话语来表述:“若见缘起即为见法 , 若见缘起即为见佛” 。
由此可见 , 佛教的“唯识”观念是在心意识 , 保持与世界生成频率相一致的前提下得出的命题 。 这种一致性使表象只是纯粹地 , 在心意识的直观呈现 , 消解了作为有限生命体视界主义的认知方式 , 所以尼采对我们以往以视界主义基础的、以知方式的剖析对于这一观念的理解 , 是有极大助益的 。
总之 , 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的研究是经久不息的 , 我们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 , 对目前的我们来说也是不能盲目下定论的 。
尼采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哲学史上 , 为其之后的探索道路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 尤其是他关于传统认知模式中主体、客体、语言逻辑模式的“名相”分析 , 更是为我们在认识论角度探索世界与自身的关系 , 做足了奠基性工作 , 这也为现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同时也为我们思考佛教中抛却信仰层面后 , 通过理性来探讨人与世界关系的工作 , 提供某种帮助 。
推荐阅读
- “幽灵”真的存在?中国“悟空”号卫星传回大消息,颠覆传统认知
-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及其理论的前身是什么?
- 不同清洗工艺对纳米粒子表面化学的影响(上)
- 书单分享|属于化学的美妙世界
- 农历四月初十,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呢?
- 多重宇宙与量子力学的派系之争
- 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探索生活世界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
- 科学的对面是玄学,两者结合可能突破人类的认知
- 戴芳澜: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 万有理论是物理学的终极目标,我们离掌握万有理论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