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了不少人的预估 , 毕竟在上个世纪末期才开始进行第一艘太空飞船的发射 , 20年后就已经开始独立去建造本国的空间站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可以说中国航天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就走完了美国和俄罗斯耗费半个多世纪才走完的路 。 而当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卫星和天宫二号实验舱太阳能电池板缓缓打开的时候 , 全球都知道属于中国的太空时代已经来临了 。 而就在前不久 , 中国航天商业发展计划就迎来一个大挑战 , 阿根廷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这个原本中国航天的大客户正式同美国知名spaceX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 将原本给中国公司的订单全部都给了美国公司 。
【中国大客户被space X拿下,300颗卫星订单转手他人,性价比成弱项】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是一家在2010年成立新兴的科技公司 , 主要业务是通过遥感卫星系统对地球进行测绘 , 收集相关数据信息 , 然后再将这些资料和信息出售给有需要的企业 , 以此获得经济效益 。 该公司目前拥有13颗在轨运行的遥感测绘卫星 , 并且已经组建了一个系统的观测网络 , 能够及时对地球表明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和处理 , 轨道容量的增加将使任何业务的每日访问量最多达到四次 , 并且每天可采集高分辨率图像超过400万平方公里 , 提供高分辨率的业界最佳频率 , 最大可以保证1米分辨率 。 按照该公司的计划 , 在2025年左右将会发射300多颗遥感卫星 , 组建一整套观测系统 , 保证每天的地球数据信息实时更新 。
也正是因为如此庞大的计划 , Satellogic公司才需要在短短时间5年的时间里发射300多颗卫星 , 平均每年卫星发射数量不能低于60颗 。 原本在2019年的时候 , 中国国内的航天公司同Satellogic公司签署了发射合同 , 一共有90颗遥感卫星将会有国产长征6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款新型运载火箭通过轨道运载能力为500公斤-1000公斤 , 可靠性不低于0.98 , 具备使用成本低、安全性高和污染小等优点 , 是中国微型卫星和小型卫星的主要运载火箭 , 最让人关注的是该火箭在2015年的时候曾一次性将20颗微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效率非常惊人 。
而按照原定计划 , Satellogic公司的90多颗微型卫星用长征6号运载火箭发射的话 , 只需要5-6枚就可以全部完成 。 如果这300多颗遥感卫星全部都由长征6号运载火箭来进行发射 , 那么长征6号火箭将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一个较好的口碑 , 有利于获得其他客户的认可 , 未来的整体利润率也将会非常可观 。 一般来说 , 中国运载火箭商业发射拥有美国和俄罗斯无法比拟的两大优势:发射成本低和成功率高 。 但是马克斯成立的美国SpaceX公司推出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的横空出世让中国传统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 其公司的Falcon 9火箭属于一款可重复使用式火箭 , 专业大大降低了航天发射成本 。
据Satellogic公司高层透露 , 采用美国SpaceX公司的运载火箭 , 每公斤的发射成本降低了四到六倍 , 这个差距显然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 。 这也导致长征6号这种发射成本较低的运转火箭在Falcon 9火箭面前毫无性价比可言 。 而截至到目前长征六号都是一次性火箭 , 未来长征六号改进型号预计将推出可回收版本 。 但可回收火箭技术依然还处在技术验证阶段 , 最早将会在2025年实现发射 。 当然 , 从表面上来看 , 长征6号火箭输给猎鹰火箭是性价比的问题 , 但是更深一步可以发现两者本质上还是技术上的差距 。 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赶显然不可能 , 但是也将会让中国航天更加紧迫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将会是中国航天的下一个攻克点 。
推荐阅读
- 人类一直看不到月球背面?卫星传回图像后,发现了不该存在的东西
- 中国天空曾变成“血红色”,如果再次上演,可能会让文明倒退十年
- 地球守护者找到了,奇怪的巨型圈在保护着地球,其创造者究竟是谁
- 中美航天技术相差10年?也许比想象中大,未来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 13000年前的人造卫星?NASA隐瞒了什么?科学家为何怀疑“黑骑士”是外星科技?
- 太阳系中最奇怪的行星——土星
- 地球上最丰富的金属,如何从皇冠和帝王餐具变成易拉罐专属材料?
- 如果把木卫二上的水都放到地球上会发生什么?
- 甲烷探测能力翻倍可用于火星,加拿大公司将组建全球甲烷探测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