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日 , 吉利卫星项目在台州开工 。 作为吉利科技集团在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集成总装测试)中心 , 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 。 这也是全国首个民企卫星智能AIT中心 。
仅一个月之后 ,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 , 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 , 意味着“卫星互联网”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
走在风口之前的李书福 , 又赌对了 。
到了去年9月 , 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台州星空智联卫星工厂首台套产品正式下线 , 这标志着时空道宇商业航天业务形成涵盖卫星设计研发、制造、测控、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 , 也标志着吉利商业卫星步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 未来 , 从这里将每年送出500颗低轨卫星 。
随着天地一体化的布局形成 , 吉利的导航高精度将到达厘米级 , “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出行版图日渐清晰 。
即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 , 从研发车联网系统、车载芯片到布局低轨卫星 , 实现软硬件的结合 。
更重要的是 , 这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即将进入低轨卫星大规模商业应用时代 。
比如在上天的9颗卫星中 , 就有特殊的一颗特殊的卫星——亚运中国星 。
这是亚奥理事会为其亲自命名的名字 , 被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穆萨拉姆先生签署授权 。 顾名思义 , 这颗卫星将马上即被应用到杭州亚运会上 , 这也是亚运首次冠名商业卫星 。
那么卫星和亚运会 , 能擦出什么火花呢?
原来 , 吉利将通过天地一体化高精定位 , 卫星遥感AI、天基通信服务等技术 , 为约2000辆官方用车提供高精位置、火炬传递引导车跟踪、智能驾驶接驳、太空之眼看亚运等特色服务 。
通过航天科技 , 为“亚运”保驾护航 , 可以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
不仅如此 , 这次上天的卫星还将为环保事业添加一幅“瞄准镜” 。
一直以来 , 海洋垃圾污染都是一个让全球头疼的话题 。 根据报告指出 , 塑料占海洋垃圾的 85% , 预计到2040年 , 流入海洋的塑料污染量将增加近三倍 , 意味着全球每米海岸线大约有50公斤塑料 。
而通常情况下 , 这些远洋和近海岸地区的垃圾漂浮物垃圾通过难以被精确追踪和清除 , 但在全自主研制设计的高性能遥感AI卫星的协助下 , 它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被找到 。
它还被起了一个有爱的名字 , 叫“蓝星卫士”公益项目 。
目前 , 这个项目已经先后在青岛、日照、宁波、海口、三亚、临高等地 , 组建起20多个“蓝星卫士E守护”海岸环境巡护小分队 , 还带动数十艘渔船参与当地以海洋垃圾回岸为主体的“零塑海洋”行动 。
所以说 , 这次卫星发射升空 , 不仅仅是民营企业运用航天技术手段赋能海洋环保 , 同时也开启了民营企业以尖端科技造福社会的新篇章 。
每一次都做不可能完成的事 , 每一次都能实现 。
每一次看似难以逾越的高墙 , 每一次都能成功 。
这样的李书福和吉利 , 何尝不是中国航天的一个缩影 。
每一次其他国家都觉得我们在说大话 , 认为我们在吹牛时 , 每次我们都能实现目标 , 并且比世界上所有国家做的还好 。
每一次他们都觉得我们要失败了 , 认为我们迈不过去这些技术难题 , 但最终我们都能克服困难 , 另辟蹊径达到目标 。
每一次我们在航天领域遭到排挤 , 甚至不允许我国航天员进入空间站 , 如今我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天宫空间站 , 还有数十个国家向中国提出申请 , 老外为了上中国空间站甚至要先学中文 。
生而为人 , 我们真的很幸运 , 赶上了人类最好的航天时代 。
而作为中国人 , 我们又正在见证中国航天最势不可挡的一段旅程 。
我们有着越来越多世界上最优秀的航天员 , 最快更新换代的航天技术 , 层出不穷的优秀的民族企业 。
随着千千万万的航空人的努力 , 我们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 一次又一次的火箭轰鸣声越来越响 。
会演科幻片的中国航天不相信科幻 , 更相信脚踏实地 。
浩瀚太空会留下更多中国人的身影和足迹 。
·
推荐阅读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名单、发射时间、返回时间地点公布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已确定,刘洋会再次入选?另外两人是谁?
- 刘洋再次出征太空!要把对孩子的祝福写进满天星辰,父母称刘洋“出差”结束会去接她回家
- 如之前所料,神舟十四号,刘洋再次上太空
- 神舟14飞向天和,超级拼装即刻上演,中国空间站将成世界唯一
- 能感知疼痛的人造皮肤
- 最高温度31度,神舟十四航天员身穿厚重航天服,不会热吗?
- 科学家收到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电波
- 二级文明或已出现了!位于距地1400光年的天鹅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