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和科学认识集锦


科学探索和科学认识集锦


文章图片


(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预计6月5日10点44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 , 央视全程直播大国重器的发射 。 载人航天 , 伟大的工程 , 伟大的事业 , 世界上只有两、三个国家做得到 。 据现场总指挥介绍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执行的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二次飞行任务 , 3名航天员将在轨飞行6个月 , 主要的工作任务是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舱体的转位 , 年底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 , 对空间站的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实验相关的设施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 , 开展多项空间科学技术试验 , 进行舱体的日常维护维修等 。
(2)今天(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 。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监测与调查 , 我国的海洋遥感技术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 2002年5月15日 , 第一颗海洋一号A卫星(HY-1A)发射升空 , 到目前为止 , 我国已发射了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系列卫星)、海洋动力环境系列卫星(“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海洋监视监测卫星(“海洋三号”系列卫星) 。
(3)为何要开发非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考量 , 还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原因 。 在过去几十年、几百年的工业化浪潮中 , 人类建立了一个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的社会 , 在能源需求和耗用逐渐增长的今天 , 化石燃料占到了人类总能源需求的70%-80% , 人们穿的衣服、使用的塑料、交通出行、取暖方式等都离不开化石燃料的支撑 , 但化石燃料不是取之不尽的再生资源 。 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发布的能源报告 , 地球上的石油将在2052年用尽 , 天然气维持到2060年 , 煤炭开采到2090年 。 现有的能源结构必须做出调整 , 人类将在本世纪末耗尽所有的化石燃料 。
(4)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领导了一支国际团队 , 通过中国天眼FAST的“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CRAFTS)”优先重大项目 , 发现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 FRB 20190520B , 这项成果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9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
【科学探索和科学认识集锦】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科学团队组织了国际间的天地协同观测 , 综合了射电干涉阵列、光学、红外望远镜以及空间高能天文台收集的数据 。 FRB20190520B位于一个距离地球30亿光年的贫金属矮星系 , 近射电源的区域含有目前已知的最大电子密度 , 他们发现了迄今第二个FRB持续射电源的对应体(PRS) 。 FAST“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CRAFTS)”优先重大项目迄今已发现了6例FRB 。
(5)信息丢失是“自然失忆”的现象 , 黑洞信息丢失的含义是落入黑洞的物质不知去向 , 在“信息陷阱”中失去了物质属性的全部信息 。 黑洞是保存了跌入物体的信息 , 还是发生了信息丢失?物理学家一直争议不断 。 “大脑失忆”是人脑信息丢失的现象 , 有些大脑记忆的信息暂时丧失 , 有些大脑储存的信息永久丢失了 。

灵感是突然闪现的一种有创意的思维形式 , 灵感的出现往往是科技发现和文学创作的先导 , 当艺术和科学的、心理和社会的灵感闪现时 , 人们可用某种记录方法保留下来 , 灵感的特征是“来也匆匆 , 去也匆匆” 。 人脑好似一个“信息黑洞” , 新的信息不断产生、进入和储存 , 旧的信息不断消灭、排出和丢失 。 比如:今早(6月4日)突然有了一个有关数学无理数的“灵感” , 在草稿纸上做了关键词的记录 , 其它的主题文章先放一放 , 下一篇新科学哲学的文章主题源于数学无理数的启发 。
(6)“最小作用量原理”解释了水滴何以在太空环境呈现为球形 , 水滴何以被称为“水珠” , 这一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包括地球和月球 , 恒星和中子星 , 黑洞和宇宙何以呈现圆球形的奥密 。 自然追求经济的法则 , 物体的体积相同时 , 圆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 但不能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物体都自然地展现为球形 。 两点间的直线最短 , 光线以直线传播 , 但不能认为自然界所有物体的运动轨迹都是直线 。 今天(6月9日)拟定了科学哲学“文集”的一篇文章 , “事物固有属性和固有量原理” , 对物理学的最小作用量原理进行了更多哲学化的阐释 。
(6)生命的起源既是化学和生物学的研究课题 , 也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2020年12月 , 日本科学家发射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从3亿多公里外的小行星“龙宫”返回地球 , 带回了大约5.4克小行星表面物质的样本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对样品进行了检测 , 从中发现了20多种氨基酸物质 , 各国科学家声称 , 第一个证明在地球以外的地方存在氨基酸的证据可能预示地外生命的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