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21岁上海女知青,雨夜上厕所失踪,几十年来都音信全无


1974年,21岁上海女知青,雨夜上厕所失踪,几十年来都音信全无


文章图片


1974年,21岁上海女知青,雨夜上厕所失踪,几十年来都音信全无


文章图片


1974年,21岁上海女知青,雨夜上厕所失踪,几十年来都音信全无


文章图片


1974年,21岁上海女知青,雨夜上厕所失踪,几十年来都音信全无


文章图片


1974年,21岁上海女知青,雨夜上厕所失踪,几十年来都音信全无


文章图片


1974年,21岁上海女知青,雨夜上厕所失踪,几十年来都音信全无


文章图片


1974年,21岁上海女知青,雨夜上厕所失踪,几十年来都音信全无


1974年4月2号 , 云南西双版纳建设兵团驻地 , 这一天从傍晚开始 , 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 , 雨势也越来越大!
就在此时 ,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 , 惊醒了宿舍内的上海女知青刘桂花 , 她望着窗外的雨 , 脑海却想着自己的好友朱梅华 。
原来朱梅华因为腹痛想出去如厕 , 可是一个人又害怕 , 便想拉着刘桂花一同 , 但刘桂花因为太过劳累就拒绝了 。
无奈之下 , 朱梅华只得独自一人前往 , 可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 这让刘桂花心里万分焦急 。
一直到第二天天亮 , 刘桂花便立刻在宿舍周围寻找朱梅华 , 可始终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好友的踪迹 。
这进一步加剧了刘桂花心中的恐惧 , 于是立刻向上级汇报 , 可即便上级领导派出数百人搜寻 , 但最终却一无所获!

那么朱梅华去哪了?她是遭遇什么意外事件了吗?她现在是生还是死?种种疑团逐渐浮上搜寻队人员的心头 。
朱梅华下乡上山下乡 , 相必大多数国人对于这个词汇 , 并不会感到陌生 , 因为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我国特有的一项政策 。
在暂停高等学府招生后 , 大量城市青年无学可念 , 也无书可读 , 考虑到维护社会秩序 , 同时也希望加强对青年的教育 , 于是国家便大力号召城市青年 , 上山下乡 , 接受再教育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家在上海的朱梅华 , 在从高中毕业以后 , 也在国家的号召下 , 报名参加上山下乡运动 。
朱梅华 , 1953年出生于上海 , 父母都是国营厂里的职工 , 父亲在上海华生电扇厂工作 , 母亲在国棉二厂上班 , 而且还是一名党员 。
所以朱梅华的家庭经济条件 , 其实还算可以 , 最少可以养活她和两个兄弟 , 一家人在上海也生活得其乐融融 。

1970年 , 年仅17岁的朱梅华正值青春年少 , 相貌清秀 , 谈吐文雅 , 在校期间还曾经学过一点音乐 , 唱歌也好听 。
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走下去的话 , 朱梅华在高中毕业后 , 就应该参加高考 , 然后进入大学学习 , 毕业后被分配到单位工作 。
但是在停止高等教育招生 , 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 , 朱梅华也在母亲的要求下 , 和同期毕业的84名同学 , 一起被分配到云南建设兵团一师二团七营三连中 , 指导员蒋杉 。
这支部队驻守在中缅边境 , 位于西双版纳的雨林之中 , 其生活环境极为恶劣 , 蚊虫肆虐 , 而且还时常会有野兽袭人的新闻 。
可即便是这样 , 朱梅华等一百二十余从天南海北来的下乡青年 , 还是来到了这里 , 并驻扎在距离边境仅有十公里的沟谷雨林中 。
在这里别说什么道路了 , 就连一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没有 , 朱梅华等人居住的宿舍 , 还是他们自己搭建的茅草屋 。
厕所也只是在野地里挖了一个深坑 , 中间再用一块挡板隔起来 , 分成男女 , 而且厕所距离宿舍最近的一段距离都有87米!和朱梅华所在宿舍 , 距离更是超过了一百米 。

至于现代生活中 , 我们早已离不开的电力 , 这里也根本就没有 , 后来还是在驻边部队支援下 , 才修通了电路 , 不过电力供应不稳定 , 限时使用 。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 , 朱梅华等下乡的知识青年 , 虽然平时多有抱怨 , 但依旧坚持了下来 。
朱梅华的两次经历因为朱梅华人长得好看 , 而且还会唱歌 , 所以很快就吸引了绝大多数下乡男知青的目光 , 他们对朱梅华抱有很大的好感 。
因此这也引起了队内部分其他女知青的“敌视” , 在一天夜里 , 等到朱梅华睡着了以后 , 一个平日就看不惯朱梅华作态的女知青 , 悄悄下了床 , 随后拿起一把剪刀把朱梅华的长发给剪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