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非带电粒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核反应、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中子俘获 。
58、 同位素、同质异能素等的理解
答:同位素: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多种核素 。
同质异能素: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而仅仅是能量状态不同的两种核素 。
59、 急性放射病的定义 , 分型分度 , 中重骨髓型度急性放射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分期、进入极期的标志、四大临床表现)和病理基础(感染、出血等的病理基础和特点 , 照后1~2天淋巴细胞的绝对值 , 恢复的敏感指标等)、诊断最重要的依据 , 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措施 , 骨髓移植的适应症(>7Gy) 。
答:(1)急性放射病定义: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受到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
(2)分型分度:骨髓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肠型、脑型 。
(3)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1)①分期:初期、假逾期、极期、恢复期 。
②进入极期的标志:体温升高、食欲降低、呕吐腹泻、全身衰竭 。
③四大临床表现:造血功能的严重障碍、严重感染、明显的出血、严重的物质代障碍 。
2)病理基础:
①初期:淋巴细胞迅速降低 , 白细胞一过性增加 。
②假逾期:造血机能迅速恶化 , 外周血有形成分迅速减少 , 减少程度和病情平行 。
③极期:造血功能障碍是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特征 , 也是出血和感染的基础 。
骨髓相:极度衰竭 , 有核细胞减少 , 网状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等造血支持细胞的相对数增加 。
血象:WBC达最低值、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 , 相对数增加、RBC , Hb , PIT均减少 。
感染早期:口腔G+球菌为主:牙龈炎咽峡炎扁桃体炎;
晚期:G-杆菌为主:肺炎 , 尿路、肠道感染 。
缺乏炎细胞性的炎症反应 , 红肿不明显 , 而出血坏死严重 , 渗出少 。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 可加重出血
出血病理基础:PIT数量明显减少 , 功能下降;凝血因子减少;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增加 。
特点:全身广泛性出血 , 一般脏出血早于体表出血 。 出血越广泛、量越多 , 病情就越重 。
④恢复期:骨髓相:恢复早期呈岛状分布(单一或混和造血灶)各系细胞以红系恢复最快 , 中幼红增加尤为明显
血象:随骨髓相的恢复 , 外周血象开始恢复 , 网织红增加最明显 。
网织红的增加是观察ARS的造血恢复的敏感指标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分型(度)
照后1-2d(x109)
骨髓型
轻度
1.2
中度
0.9
重度
0.6
极重度
0.3
肠型和脑型
<0.3
(4)诊断最重要的依据:照射史 。
(5)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根据放射损伤的程度 , 采用分期分度 , 有指针的选用各种综合治疗的措施 。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以造血损伤为中心 , 采用分期分度 , 有指针的选用综合治疗的措施 。
治疗措施:消毒隔离、周密护理;早期使用抗放药 , 改善微循环的药;极期抗感染、抗出血;刺激造血机能 。
(抗放药:半胱氨酸、半胱氨、雌激素、氨基丙胺基乙基硫代磷酸单钠盐WR-2721 。
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苷、三磷酸腺苷、COA、氢化可的松、6一氨基己 酸、对羧基苄胺 。
抗感染:尤其注意霉菌和病毒;抗菌素使用指针:1、WBC降到3000/mm3以下 , 或无菌条件下降到1000/mm3;2、出现明显的脱发;3、皮肤黏膜出血;4、出现感染灶 。 停药时机:体温降低至正常后3~5d ,WBC上升至1500/mm3以上 , 一般情况良好 , 无明显感染征象时 , 可解除隔离 , 停用抗菌药 。
抗出血:以新鲜的PLT悬液为佳;时机:PIT<5万/mm3时;用法:2~3d一次 , 每次PIT的量应在1~3X1011以上 , 连续3-5次 。
刺激造血:中重度骨髓型ARS:胎肝细胞移植;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 极重度骨髓型ARS:骨髓移植 。 )
老师说这里只要掌握大原则就好 , 不用掌握具体的药物名称 , 因为是我们考的是简答题 , 不是大的论述题 , 不用答得那么细 。
推荐阅读
- 2012年东北一只金雕,连续袭击同一人致重伤住院,受害人却被判刑
- 给癌细胞供养70年会怎样?已故黑人女性的癌细胞已分裂达5000万吨
- “太冲动了!”男科医院出事了,广西柳州一男子持刀袭击医生
- 我国首位冷冻人杜虹,只剩头部被保存完整,她2065年能复活吗?
- 为什么不少医生都不建议做核磁共振呢?真相来了
- 科学家探测到了几十年前预测的神秘粒子的踪迹
- 自然子刊:用于探测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超快激光器
- 四川男子沉迷练功15年,穿500斤石鞋,八旬老母:媳妇都练跑了
- 神秘磁星朝地球发来X射线,科学家已锁定其位置,就在银河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