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国佛塔两千年,美到窒息( 三 )



图片|登封市嵩岳寺塔风光 · 图虫创意?
嵩岳寺塔始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 ,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 史书记载 , 其所在的嵩岳寺 , 是魏孝明帝的离宫 。
魏孝明帝元诩正是胡太后的儿子 , 他不满母后夺权 , 密诏岳父尔朱荣进京勤王 , 却不小心泄露了机密 , 被胡太后毒杀 , 年仅19岁 。 胡太后在政治上的任性妄为 , 最终导致尔朱荣率军进京 , 引发河阴之变 。 尔朱荣溺死胡太后与新继位的幼帝 , 纵兵屠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 。
北魏在不断衰落后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 之后演变为北齐与北周 。
与此同时 , 南朝也出了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 , 他就是梁武帝萧衍 。
梁武帝在位48年 , 四次舍身同泰寺为僧 , 要群臣筹集巨资为他赎身 。 虔诚的他在南方大兴寺塔 , 使王侯子弟皆受佛诫 , 还给自己加菩萨之号 , 南朝佛教至此达到鼎盛 。
在梁武帝生命的最后一年 , 侯景之乱爆发 , 萧衍眼见繁华的建康(今江苏南京)毁于叛贼点燃的战火 , 南朝国力就此一蹶不振 , 自己也忧愤成疾 , 被软禁后困厄而死 , 享年86岁 。
南朝的佛塔绝大多数没能留存下来 , 或许正应了那句唐诗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梁武帝的佛国随着他晚年的昏聩 , 终成一梦 , 但信仰与现实本不矛盾 , 只有坚定信仰的践行者 , 才能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干成实事 。 在之后的隋唐帝国中 , 就出现了这样一位西行者 。

图片|南京鸡鸣寺药师佛塔 · 图虫创意?
3隋文帝杨坚是一个佛教徒 。 他在血雨腥风中夺取北周的皇权 , 建立隋朝 , 并于开皇九年(589年)灭南陈 , 实现了天下一统 。
虔信佛教的杨坚深信因果报应的说法 , 他曾在旧长安城中用暴力手段翦除北周宗室 , 甚至派人暗杀年仅9岁、被迫禅位的北周静帝 。 杨坚对旧城产生心理阴影 , 再加上其他原因 , 便在旧城外新修大兴城 , 即后来的唐长安城 。
不仅如此 , 隋文帝还在全国大规模建寺造塔 , 要求绘制统一样式 , 在数十个州开工建造舍利塔 , 共计113座 , 分三次建造完成 。 历史上 , 隋文帝修舍利塔 , 是堪比营建大兴城、开挖大运河的庞大工程 。
隋代佛塔 , 唯一自古留存至今、未曾被毁的只有山东历城神通寺的四门塔 。 这座塔为方形单层亭阁式石塔 , 之所以能保存到现在 , 是因为它全部为石料构造 。 而今神通寺已毁 , 唯有佛塔尚在 。

图片|山东历城四门塔 · 图虫创意?
西安周至县的仙游寺法王塔 , 亦始建于隋 , 为隋文帝下令修建的舍利塔之一 , 于唐玄宗开元年间重修 , 形制属密檐式砖塔 。 1998年 , 当地为修建水利工程 , 对法王塔进行整体拆迁 , 在地宫内出土了隋代石碑与石棺 。
隋朝大修佛塔 , 也没能挽救其短暂的国运 。 隋末乱世之中 , 一名陈姓少年在洛阳出家 , 此后刻苦修行 , 前往关中、蜀地、荆楚等地游学 , 逐渐在佛教界崭露头角 。 这位僧人 , 法号玄奘 。
同时 , 年少的李世民随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 , 攻入关中 , 南征北战 , 夺取了表亲家的皇位 。
他们一家开创的王朝 , 被称为大唐 。
唐朝两百多年间 , 以都城长安、河南嵩山、山西地区、山东历城等地为中心 , 无数佛塔拔地而起 。 唐塔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 佛教也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发展 , 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相继崛起 , 天台宗、律宗、密教、禅宗等如百家争鸣 。
唐初 , 中原佛典匮乏 , 亟需注入新的源泉 。

图片|西安大雁塔广场玄奘法师雕像 · 图虫创意?
贞观三年(629年) , 年轻的玄奘放弃了朝中官员推荐他到京城名寺做住持的机会 , 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 毅然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求取佛经 。 此去十万里 , 尽是茫茫风沙 , 一路凶多吉少 。
谁也不曾想到 , 17年后 , 玄奘竟然带着经书 , 回到了长安城 。 他在生死之间走过一遭后 , 谢绝唐太宗的出仕邀请 , 呕心沥血研译佛经近二十年 , 并与弟子撰写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 这次旅程 , 成为自汉代凿空西域以来又一次地理大发现 。
为纪念玄奘的贡献 ,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 皇帝同意玄奘之请 , 在长安的大慈恩寺修建大雁塔 , 安置其带回的经书佛像 。 唐末以后 , 大慈恩寺屡遭战祸 , 寺庙被焚毁 , 只有大雁塔独存至今 。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 , 还镶嵌着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与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