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国佛塔两千年,美到窒息( 六 )


除了前文所述的应县木塔 , 辽金佛塔中的瑰宝 , 还有位于辽中京故地的内蒙古宁城大明塔 , 其体积雄居辽金佛塔之魁首 , 在万里晴空下 , 即便在百里之外 , 也肉眼可见 。

图片|内蒙古宁城大明塔与辽塔 · 图虫创意?
当宋辽分分合合之时 , 党项人李元昊割据西北 , 建立了西夏 , 与二者鼎足而立 。
西夏200多年间 , 历代诸王大多崇信佛教 。 1048年 , 李元昊去世后 , 太后没藏氏为了祈求继位的幼主李谅祚长寿 , 派兵数万 , 历时五六年 , 在今宁夏银川城西南角修建了承天寺与承天寺塔 , 并在塔基埋下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 。 这是目前我国唯一有修建年代记载的一座西夏古塔 。
银川市西北 , 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 , 原名“百寺口” , 自西夏李元昊以来 , 曾有多达100余座分布在此山口 。 随寺庙建立的拜寺口双塔 , 相对而立 , 形影不离 , 至今诉说着西夏佛国的往事 。
远在西南的苍山洱海 , 始建于南诏国时期的崇圣寺三塔 , 在大理国统治云贵高原时 , 成为王室的圣地 。 史载 , 大理国开创者段思平“好佛 , 岁岁建寺 , 铸佛万尊” , 大理国历史上有9位国王到崇圣寺出家 , 或因诚心信奉佛教 , 或为远离朝政 , 避位为僧 。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天龙寺 , 原型即崇圣寺 。
三塔中最大的千寻塔前 , 照壁上书“永镇山川” 。 三塔修建至今 , 历经多次劫难 , 即便是在1514年和1925年的大地震中 , 大理城几乎夷为平地 , 三塔却依旧屹立 , 这便是古人造塔的精妙之处 。

图片|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 图虫创意?
宋夏金的纷争最终一统于元朝 , 而建立元朝的忽必烈也信仰佛教 , 他将西藏喇嘛教奉为国教 , 奉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国师 , 建立了大量极具特色的藏传佛塔 。
有别于汉传佛教 , 元代统治者扶植的喇嘛教没有清规戒律 , 再加上蒙元朝政腐败、动乱频繁 , 元代佛塔缺乏定制 , 奇形怪状者不在少数 。 从北京、五台山再到丝绸之路 , 从内蒙古黑城遗址到湖北武昌长江畔的胜象宝塔 , 白石砌成巍峨的洁白塔身 , 留下帝国的印记 。
其中 , 位于今北京西城的妙应寺白塔 , 是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塔 , 高50.9米 , 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 , 也是元朝营建大都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 元明清三代 , 妙应寺白塔都是京城的地标性建筑 , 清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就曾在此举办 。

图片|北京妙应寺白塔 · 摄图网?
5我国佛塔的发展 , 以北魏、唐、宋、辽、明五个朝代建塔最多 。 除了修葺旧塔 , 明代新建的佛塔数以千计 , 其中 , 就包括明初重修的大报恩寺塔 。
明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一统天下后 , 花费黄金两万五千两 , 在京师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修建了大报恩寺、塔 。 但大报恩寺命途多舛 , 不久后即遭焚毁 。
明成祖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后 , 永乐十年(1412年) , 为了报答他爹朱元璋与母亲马皇后的养育之恩 , 朱棣在原址重启大报恩寺工程 , 并要求工匠“造九级五色琉璃塔 , 曰第一塔” 。
大报恩寺塔 , 这一震撼后世的世界奇观 , 通体用琉璃烧制 , 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 , 高达78.2米 , 有“天下第一塔”之称 。
据说 , 朱棣为了打造这座宝塔 , 动用军夫工匠10万人 , 历时16年 , 把郑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万两也搭了进去 。 当时 , 明朝每年给官员发的工资总额也才66.6万两 。 因此 , 民间编织了神乎其神的传说 , 说朱棣如此烧钱 , 并不是为了朱元璋与马皇后 , 而是为了纪念他真正的亲生母亲 , 一个史书无载的高丽妃子 。
遗憾的是 , 真正消失在历史中的 , 却是大报恩寺塔 , 宝塔建成后 , 为此后400年中外人士游览南京必去的打卡地 , 直到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的炮火中 。 当时的老外认为 , 这一“瓷塔”是中国的象征 , 其知名度堪比万里长城 。 它的毁灭 , 不免让人感到悲痛 。

图片|明清时期 , 欧洲画家绘制的大报恩寺塔
明清两代 , 随着制砖业的发展 , 佛塔的建造达到历史的高峰 。 明清佛塔都有塔基 , 工匠在基座之上搭脚手架建立塔身 , 塔身更为牢固 , 显示出古代工匠的科学精巧与高超绝伦的智慧 。
明清佛塔的塔梯、楼层、外壁、雕刻等构成一体 , 继承唐、宋、辽历代佛塔之精华 , 如明嘉靖年间建成的洪洞飞虹塔 , 以其各层表面镶嵌的琉璃与风格独特的塔刹(塔最顶端的构造)闻名天下 , 在阳光照射下不时发出彩光 , 飘动欲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