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死之后 , 大多数人会选择进行火化的方式来处理亲属遗体 , 这种方式也被称为火葬 。 火葬所使用的工业温度可以达到870-980度 , 这个温度可以确保遗体可以被完全瓦解 , 而火化过后 , 剩下来的物质只占原本质量的3.5%左右 。 一般来说男性的骨灰在3公斤左右 , 女性则大概是在2公斤左右 。 那么问题来了 , 基因作为人体的遗传物质 , 在火化之后 , 基因到底哪里去了呢?
基因
要了解这个问题 , 我们首先搞清楚基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基因属于遗传物质 , 父母和孩子长得很像 , 实际上就是基因在作怪 。 那基因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常常把基因称为DNA , 而DNA只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 。 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 , 是由核苷酸重复排列组成的长链聚合物 , 脱氧核糖核酸骨架由磷酸与糖类基团交互排列而成 , 糖类集团与四种碱基相连 。 这四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缩写A)、胞嘧啶(缩写C)、鸟嘌呤(缩写G)与胸腺嘧啶(缩写T) , 其中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配对 , 胞嘧啶(C)和鸟嘌呤(G)配对 , 是通过氢键来相互吸引的 。
于是 , 两条DNA单链通过碱基的互补配对 , 构成双螺旋的结构 。 而碱基的序列 , 也就是含有A , T , C , G的DNA序列 , 就蕴藏着遗传信息 。 它可以指导合成蛋白质 ,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性状和实现生命活动 。 在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30亿个碱基对 , 它们共同组成了46条染色体 。
在生殖过程中 , 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生成精子和卵细胞 。 精子中有父亲一半的遗传信息 , 卵细胞中也有一半母亲的遗传信息 , 补充一句 , 这里主要特指细胞核里的遗传信息 , 卵细胞中其实还有部分母亲细胞质中的遗传信息 。 精子进入卵细胞 , 最终形成受精卵后 , 这时候两个“半份”的遗传物质就构成了一个整份 。 而受精卵会慢慢分化生长成为胚胎 。 正是因为胚胎接收的是父母各一半的遗传物质 , 所以才使得孩子和父母长得很像 。
实际上 , 并不是所有的DNA都是基因 , 基因只是DNA序列上的有效遗传片段 , 也就是可以发挥功能的DNA 。 如果用火来烧基因 , 那就意味着是在用火烧DNA 。
基因被高温燃烧后会如何?
对于DNA而言 , 它其实很耐烧 , 甚至还被用来当成是防火材料 。 之前就有来自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 , 从鲱鱼精液中提取的DNA , 用于提升棉织物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 。 这里的原理在于 , DNA受热后会产生磷酸和含氮基团(A、T、C、G) , 前者的机构非常稳定 , 在加热后会构成稳定的交联状固体物质或碳化层 , 后者高温下会释放出氨气 , 氨气是有阻燃效果的 , 这就使得DNA具有阻燃的效果 。 因此 , 如果用普通的温度来烧基因 , 我们会得到一堆磷酸和含氮基团 。 平常我们做饭时 , 饭菜当中还会有嘌呤 , 这其实就是DNA在高温蒸煮下的产物 , 它们并没有因为高温而消失 。
对于DNA而言 , 最脆弱的其实是连接碱基的氢键 , 在高温下就会被破坏 , 所以才会留下磷酸和含氮基团 。 不过 , 火化可不是一般的燃烧 , 而是持续的870-980度的燃烧 , 整个过程大概要持续2小时 。 长时间的持续高温燃烧 , 即便是具有阻燃作用的DNA也是扛不住的 , 最终磷酸和含氮基团都会被燃光 ,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 。 那么问题就来了 , 既然DNA会在火化中消失不见 , 那留下来的骨灰又是什么呢?
【人火化后,基因去了哪里?】火化后剩下来的基本上都是骨头碎片 , 其中主要是钙磷酸盐及次要矿物质 , 这些干骨头碎片的重量基本上和人体骨骼的重量是差不多的 。 工作人员会把这些干骨头碎片放到骨灰研磨机(粉碎机)进行粉碎 , 最终磨成沙土状态的骨灰 , 最后把这些骨灰放到容器中 。 因此 , 如果是充分燃烧的遗体得到的骨灰 , 是不含有基因的成分的 , 基因已经在持续的高温燃烧中以气体的形式排出 。
推荐阅读
- 大脑控制行为包括哪些能力?
- 恐龙灭绝之谜有新解,系两颗小行星先后撞击地球
- 占星格言|伊本·伊兹拉的120占星格言(二十一 / 完结篇)
- 要么有毒,要么做起来麻烦,祖先们到底怎么知道各种东西能吃的啊?
- 科学家解释了猴子不会说话的原因
- 鲸鱼的大脑密度是马的几倍,但是成年鱼的大脑密度却不如马的密度
- 交配明明是为了繁衍后代,为什么雄性海獭,还要将雌性折磨致死?
- 玻尿酸除了美容还能唤醒干细胞Science:在肌肉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 猞猁真的是狼的天敌吗?其实猞猁屠狼的背后,心意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