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0年,美国为何想重返月球?


时隔50年,美国为何想重返月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8月22日宣布 , 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定于29日搭载“猎户座”飞船升空 , 将执行“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曾轰动全球 , 并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 50年后 , 美国为何又要向月球重新出发?
发射只是第一步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 , NASA在22日结束对发射准备工作的评估 , 确认准备就绪 。 新一代登月火箭已搭载“猎户座”飞船 , 于上周运送至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 。
如果不出现技术故障或不利天气条件 , “太空发射系统”的4个主发动机和火箭助推器将在当地时间29日8时33分至10时33分之间点燃 。 若能按时发射 , 飞行至距地球表面3700公里高度后 , “猎户座”飞船将与火箭上级箭体分离 , 点燃推进器 , 飞向月球 , 预计于10月10日返回地球 。

▲8月23日 ,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 新一代登月火箭整装待发 。 新华社 发
由于距离美国宇航员最后一次登月已过去近50年 , 此次发射任务备受瞩目 。
上海市宇航学会资深航天科普专家陶建中称 , 重返月球将是美国航天“国家队”的一出“重头戏” 。
1961年至1972年 , NASA实施了阿波罗登月计划 。 1969年 , “阿波罗11号”飞船搭乘“土星5号”运载火箭登月成功 , 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 。 到1972年12月间 , 美国共实施了7次载人登月任务 , 除“阿波罗13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 , 其余6次均成功 , 共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 , 并带回约382公斤月球样品 。
但随着美苏太空争霸落幕 , 美国对探月的狂热逐渐冷却 。 直到2019年 , 为纪念美国首次登月50周年 , NASA才宣布了“阿耳忒弥斯”计划 , 旨在重返月球 。
据悉 , 此次发射任务是“阿耳忒弥斯”计划的第一步 。 成功后 , 将进行第二步——最早于2024年展开载人绕月飞行任务;最终实现第三步——载人登月 。 不过 , 该计划自开展以来已多次延期 。 NASA去年11月宣布 , 美国载人登月将从2024年推迟至2025年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中心《航空知识》编辑部主任武瑾媛表示 , 50年后 , 美国能否打响重返月球第一炮 , 将极大考验NASA及计划参与者的信心 。
阿耳忒弥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同阿波罗是孪生姊弟 。 相比于“弟弟” , 作为“姐姐”的“阿耳忒弥斯”计划在火箭动力、宇宙飞船和飞行计划上都有所升级 。
“不仅是阿波罗计划2.0 , 新计划将在技术上有质的飞跃 。 ”武瑾媛表示 , 数十年来 , 全球在航天材料和制造技术上突飞猛进 , 尤其在信息技术上取得革命性发展 , 都将为“阿耳忒弥斯”计划带来技术更迭 。
与半个世纪前执行阿波罗登月任务的“土星5号”火箭相比 , 新一代SLS火箭更短、更窄 , 但更有力 。 火箭高98米 , 推力可达4100吨 , 超越“土星5号” , 其低轨运载能力可达70吨—130吨 , 为现役运载能力最大的超重型运载火箭 。
尽管不是处女秀 , 但“猎户座”飞船是首次以月球为发射目标 。 “猎户座”高3米 , 内部空间是阿波罗号飞船的2倍多 , 可乘坐宇航员数量也从3名增加至最多6名 。
另外 , 此次飞行计划难度升级 。 据美联社报道 , 飞船距离地球的最远距离将达到45万公里 , 超越阿波罗计划 。 另一大挑战在于任务结束时 , “猎户座”将以每小时40000公里的速度冲破大气层 , 最终落入太平洋 。 “猎户座”还采用了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隔热罩 , 可承受275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 。
瞄准多重目标
时隔50年 , 美国为何选择重返月球?综合各方分析 , 这背后也有多重考量 。
据NASA介绍 , “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 是在月球南极建立基地 , 从而进一步开展深空探索 。 另一项任务则是为美国的火星登陆计划做准备 。
首先 , 月球上资源丰厚 。
2018年 , 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两极存在水冰 。 月球冰可制成火箭燃料 , 将极大降低太空任务的成本 。
月球上还有一种珍稀物质——氦-3 。 它是世界公认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 据计算 , 100吨氦-3所能创造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消耗总量 。 氦-3在地球上蕴藏量极少 , 但早期研究表明月球浅层的氦-3含量丰富 , 未来或能解决人类的能源之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