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小荷才露尖尖角( 二 )


拿线上来说 , 由于技术以及基建上的不完整 , 导致虚拟现实并没有完全展开 , 沉浸式体验被大大限制 。 正如前文所述 , 当下很多线上虚拟游戏仍大部分停留在虚拟的部分 , 主体仍是以内容为主 , 打造融合真人体验的虚拟现实环境尚不成熟 。
【元宇宙,小荷才露尖尖角】线下来说 , 尽管依托超虚拟的空间实景虚拟 , 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虚拟现实体验 , 但技术、网络上的体验不佳仍然存在 。 比如 , 由于网络不够好导致的游戏画面清晰度较差、交互方式过于单一、设备过重等问题 , 给用户体验带来诸多不适 。
另外 ,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 元宇宙游戏的商业化都还处于探索期 。 比如关于是获取硬件的利润 , 还是依托“硬件+软件+内容”打造闭环生态 , 业内目前并没有很清晰的路径 。 以此来看 , 目前的元宇宙游戏仍处于商业化和业务模式探路的前期阶段 。
元宇宙直播方兴未艾
作为大社交场景的细分应用领域 , 元宇宙直播最初并不在人们的预测范围之内 , 大部分认为元宇宙落地的最理想场景应该是元宇宙游戏 , 但现实“狗头云蹦迪”、战地塔防等内容 , 伴随着直播率先风靡全网 , 实力引领了一波元宇宙直播风潮 。
事实上 , 早在被称为元宇宙元年的2021年 , 游戏厂商FunPlus就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和云服务打造的“直播互动元宇宙平台”Pwnk就实现了上线测试 , 这标志着业内首个元宇宙游戏直播有了现实样本 。 据悉 , 该平台能够提供几十种游戏玩法 , 且都能与Facebook、twitch、YouTube等直播平台联动 , 让直播观众变身玩家直接参与其中 。
而在2022年初 , B站UP主“修勾夜店老板”则凭借特色的“元蹦迪”直播快速走红 , 通过直播间的特定程序 , 观众可以通过发送弹幕随机创建出带有自己ID的柴犬形象 , 并进入舞池蹦迪 , 该程序一上线就直接引爆了直播间弹幕 , 并创下了最高单日收入2万元的收益 。 随着该模式走红 , 带有相似性的强互动性的虚拟场景直播便开始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蔓延 , 并迅速变化出了更多的形式 。
比如 , 直播内容演变出了广场舞、挤地铁、战地塔防、三国攻城等更多形式;人物形象也出现了头像图标、蘑菇头表情包、3D动漫形象等 , 但整体上挂程序直播、文字互动等参与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 而随着平台参与越来越多 , 这种模式也空前风靡起来 。
一是 , 元宇宙直播相对弱化了平台对主播的依赖性 , 可以方便参与者实现多平台、24小时不间断的全天候直播 , 并创造出极为可观的现实效益 。 相比真人主播 , 元宇宙直播的主播可无限制地参与直播活动 , 同时还可以随时变换角色 , 而此前业内各种各样的元宇宙直播活动的成功 , 至少部分验证了元宇宙直播市场需求的真实性 ,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
据相关元宇宙直播厂商统计 , 虽然在非直播时段元宇宙直播在线人数不过百人 , 但其半天内收到的直播打赏收入就达到400元以上 , 以此计算多平台累计单日收入或在上千元 , 收入相当可观 。 不过 , 从参与主体来看 , 目前该类直播还是以个体为主 , 真正参与其中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还不多 , 且后者参与更多是为其元宇宙大局铺路 , 比如快手推出的“V-Star虚拟人计划” , 抖音的“A-SOUL”等等 , 都是关于此方面的考虑 。
二是 , 尽管大厂没有简单参与“元宇宙直播” , 但虚拟场景与虚拟主播结合产生的广告变现潜力 , 仍然吸引了大厂的亲自下场 。 比如 , 今年618期间 , 淘宝就成立了元宇宙专项项目组 , 进行针对性购物和交互场景的探索 , 娃哈哈、奥普、森马、纳爱斯、北京同仁堂等多家品牌都发布了618元宇宙直播间好物清单 。 同样在今年夏天 , 抖音夏日奇遇季与二次元虚拟偶像“默默酱”合作 , 推出面向年轻群体的线上迪厅形式的盛夏派对 。
尽管大厂的发力点有点奇怪 , 但仔细想来却也不难理解 。 相比单一个体而言 , 大厂入局必须考虑业务盈利、商业模式的长期性 , 因此其并不能像普通个体那样随便选择个领域 , 试水一段时间赚完了“快钱”就走 , 而是必须探索长期稳定的业务形式 , 这或许也是大厂不愿意简单参与元宇宙直播的原因 。 总的来看 , 当下元宇宙直播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 个体和大厂对参与其中都抱有非常强烈的愿望 。
小荷才露尖尖角
尽管包括元宇宙游戏、直播、社交等各类应用都已出现 , 但从整个元宇宙发展所需要的要件来看 , 现在的元宇宙还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