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小荷才露尖尖角( 三 )


首先 , 许多元宇宙模式的尝试最终归于失败 , 根本在于元宇宙的底层逻辑变了、门槛变高了 , 因此其实现过程本身也变得比之前更为复杂了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抓住一个机会依靠“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就能够快速赶超甚至领先对手 , 这也是在工具主导的移动时代 , 国内能够崛起包括支付宝、淘宝、微信、美团、今日头条等重量级应用的原因所在 。
但在元宇宙时代 , 由于技术应用体验的提升 , 单纯依靠“工具抢跑”来领先市场 , 已经很难实现了 。 毕竟 , 元宇宙的发展和超级用户体验 , 源于底层的算法、硬件、引擎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 , 而在这一切尚不完善之前 , 纯工具“先行”的举动无异于空中楼阁 , 只会带来APP使用卡顿、体验欠佳的“鸡肋”用户体验 , 难以给用户带来实质价值 。
其次 , 尽管业内在元宇宙商业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 , 但这些玩法目前还过于初级 , 能否持续尚待验证 。 比如 , 目前元宇宙社交商业化还主要用于AI捏脸、手动换装以及纯虚拟形象等领域 , 更加深度的沉浸式应用还不多 , 其商业化也类似于游戏中的“购买皮肤” , 主要依靠用户对虚拟形象的认同来收费 , 持续性有待考证;元宇宙游戏虽然有商业化的前景 , 但目前由于体验尚不完整 , 所以商业化被大大局限……
总的来看 , 无论是使用体验的不足还是商业化的单一和不稳定 , 都决定了当下元宇宙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 。 不过放长时间来看 , 孕育巨大机会和机遇的元宇宙 , 其未来依旧值得期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