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穷,二斗富是真的吗?中科院揭示“斗”和“簸箕”的基因奥秘( 二 )



相比于基因研究 , 表型研究更加注重人类的外观尺度 , 比如一个人的眼皮是单是双 , 亦或者一个人的指头是长是短 , 它试图通过人体表面上就能捕捉到的细节 , 去综合衡量和把控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态 。
我国在表型研究方面也有重要的建树 , 比如在上海张江建立了世界上首个人类表型组测量的平台 , 同时 , 有800多位上海志愿者在该平台录入了自己的相关信息 , 为这项研究增加了极为重要的实验样本 。
未来 , 通过表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我们在人体健康领域还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指纹能否改变
一般来说 , 一个人的指纹就是一个人的标志 , “斗”就是“斗” , “簸箕”就是“簸箕” , 它们不会因为人类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 否则就无法在法律和身份识别领域提供重要的助力 。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 , 人类的指纹会出现难以识别的情况 , 这和我们人类的身体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

【一斗穷,二斗富是真的吗?中科院揭示“斗”和“簸箕”的基因奥秘】病态原因
一般来说 , 我们人类的手指会在某些特殊阶段呈现出“指纹模糊”的状况 ,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病态原因 。
比如我们的手指出现脱皮等情况 , 上面的指纹螺旋就会变得模糊一些 , 在这种情况下 , 手机等智能设备就会出现“难以识别”的情况 。
此外 , 我们的手指在受到伤害后 , 也会出现相应的性状改变 , 导致短期内指纹无法被识别 , 当然 , 在脱皮症状或手指情况恢复后 , 我们的指纹依旧能够继续使用 。

年龄原因
这一点在指纹识别领域是非常常见的 , 具体来说 , 年龄较大和年龄幼小的人 , 很容易出现指纹无法识别的状况 。
这是因为年幼的孩子会出现指纹变化的情况 , 而且指纹变化的速度也比较快;而年龄较大的长辈则容易出现指纹磨损的状况 , 这两种情况 , 都不利于指纹的识别 , 因此 , 在一些关键信息采集的时候 , 人们一般不会录入老人和小孩的指纹信息 。

结语
“斗”和“簸箕”都是人体指纹的常态 , 它们和人类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 但是并不能决定是一个是“穷”还是“富”的命运 , 因此 , 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 可以将它当作一种人生勉励 , 但不能将它当作一种人生的必然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