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理论的“说三道四”


梦境理论的“说三道四”


文章图片


梦境理论的“说三道四”


文章图片


梦境理论的“说三道四”


文章图片


几十年出行在外时间多多 , 晚睡早起已是家常 , 笔者总是做各样的梦 , 梦是人睡眠时的大脑活动 。 无梦是大脑休息 , 有梦大脑还在活跃 。 多梦并不是好事 。 醒来总感觉没有睡觉 , 自己认为梦是人对已往记忆的乱弹 , 有记忆的联想扩展 , 有其预见 , 故有圆梦之说 , 但不全灵 。 有时很灵 。 如 , 中学时候 , 有次夜梦见家里奶奶找我 , 我再喊她也不回头 。 醒来我就想到奶奶可能去世啦 。 没过几天 , 从老家来电报告知奶奶去世的消息 , 梦得证实 。 鉴于梦的积极的联想 , 我们梦想成真 , 也有现实意义 。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把梦看成是“大脑的第三意识状态” 。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 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把梦看成是欲望的满足 , 而且将其看成通向潜意识内心世界的窗口 。 通过这个窗口 , 可以窥探到人内心世界的隐秘 。 弗洛伊德说:“梦 , 并不是空穴来风 , 不是毫无意义的 , 不是荒诞的 , 也不是部分昏睡 , 部分清醒的意义的产物 。 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 。 实际上 , 它是一种愿望的达成 。 它可以说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 它是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的产物 。 ”
中国战国时期后期墨家著作《墨经》上说:“梦 , 卧而以为然也 。 ”那就是说 , 做梦的基本条件是睡觉 , 不睡觉是做不出梦来的 。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 人的睡眠可以分为“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亦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 sleep) , 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亦称“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 sleep)两个时相 , 而人的梦境 , 尤其是觉醒后还能回忆起来的梦境是出现在异相睡眠即快速眼动睡眠的时相 。

清代著名学者王廷相(1474-1544年  明代“前七子\"之一 。 又集成前人气本论 , 与罗钦顺、王尚絅、杨慎一起构建了气学 。 )认为 , 梦是人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 。 他认为觉与梦是“首尾一事” 。 人在“未寐之前则为思 , 既寐之后为梦 。 是梦即思也 , 思即梦也”现代心理学认为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 。
先秦诸子百家重要道家流派 , 道教楼观派祖师关尹子著述《关尹子》中的“心无时无方”说 。 它说:“夜之所梦 , 或长于夜 , 心无时 。 生于齐者 , 心之所见皆齐国也 。 既也之宋、之楚、之晋、之梁 , 心之所存各异 , 心无方 。 ”这即是说 , 人在梦境中可以自由地驰想象 , 不受时间的限制 , 即所谓“心无时” , 人在梦境中也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 , 所谓“心骋无方” , 总之 , 在梦中既可“精极八荒 , 心游万仞” , 又可“观古今之须臾 , 抚四海于一瞬”。
【梦境理论的“说三道四”】宋代思想教育家张载((1020-1077年 , 字子厚)明确提出“梦所以缘旧于习心” , 那即是说梦的内容来自于过去的经验 。 《关尹子》中列举了许多不同社会经验的人所做的梦内容也不同 。 它说:“好仁者 , 多梦松柏桃李 , 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 , 好礼者多梦簋篮笾豆 , 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 , 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 。
清代学者、思想家熊伯龙(1616-1669年 , 字汉侯 , 号塞斋 , 别号钟陵)也持这种观点 , 认为自己没有的经验也不会出现在梦中 , 所以“男子不梦生产 , 妇人不梦弓 , 吴人不梦楚事 , 小儿不梦寿庆 , 士不梦负屐、担簦 , 农不梦治经、读史 , 贾不梦樵采、捕鱼”。前苏联心理学家恩·伊·斯皮里多诺夫《心理、睡眠、健康》一书中的观点:“现代科学证明 , 作梦并不是神秘莫测的事 。 来自外界及有机体内部的各种各样的刺激印在大脑皮层中 , 作为印象的痕迹多年保存在那里 。 睡眠时皮层未充分抑制的情况下 , 这些痕迹就活跃起来 , 有时以离奇的、无秩序的、歪曲的形式出现 , 但梦常常是反映人们知道的、看见过了、听见过的事物 。 ” 有关研究显示 , 一个人睡眠时间的20%被用来做梦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