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为何只在400公里的高度运行?再飞高一点会怎么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空间站是一种可供航天员在太空中长时间驻留的航天器 , 也被誉为人类探索宇宙深空的“前哨站” , 自从1971年以来 , 人类已成功地向太空发射了12个空间站 , 按照时间顺序 , 它们分别是:礼炮1号 , 天空实验室 , 礼炮3号、4号、5号、6号和7号 , 和平号 , 国际空间站 , 天宫1号 , 天宫2号 , 中国空间站 。
从整体上来看 , 这些空间站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 , 那就是它们的运行高度通常都是在400公里左右 , 这就有点令人感到好奇了 , 空间站为何只在400公里的高度运行?再飞高一点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
从理论上来讲 , 空间站只需要达到了“第一宇宙速度” , 那么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 , 空间站就可以仅凭自身的惯性一直围绕着地球运行 , 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 , 这无疑是非常好的运行方式 。
然而地球有一个大气层 , 当物体在其中飞行时 , 就会遇到来自空气的阻力 , 那空间站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答案当然就是往上飞 。
实际上 , 地球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布得非常不均匀 , 测量数据显示 , 大气层中有大约97%的空气都分布在平流层以下 , 而随着高度的增加 , 空气的密度还会指数级地下降 。
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高度上 , 空气已经变得极为稀薄 , 其产生的阻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 所以空间站运行在这里 , 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消耗一点点燃料进行轻微的轨道修正 , 就可以仅凭自身的惯性一直围绕着地球运行 。
与此同时 , 400公里的高度也足以满足太空科研的需求 , 比如说没有云层遮挡(对于宇宙深空)、足够大的观测范围(对于地面)、接近真空的环境等等 。
那空间站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点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 首先就是成本问题 , 其实这很好理解 , 毕竟空间站需要持续的补给 , 还需要“接送”航天员 , 如果再飞高一点 , 每次发射都会消耗掉更多的燃料 , 所以从成本的角度来看 , 我们只需要将空间站送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就可以了 , 而不必追求飞得更高 。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范艾伦辐射带”的威胁 , 简单来讲 , “范艾伦辐射带”就是位于地球附近空间的高能粒子辐射带 , 从整体上来看 , 它分为内外两层 , 内层中高能质子居多 , 其高度通常在1500至5000公里之间 , 外层中高能电子居多 , 其高度通常在1.3万至2万公里之间 。
“范艾伦辐射带”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来自太阳风 , 在它们被地球磁场捕获之后 , 就会在“范艾伦辐射带”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来回运动 , 进而形成高能粒子辐射带 , 由于太阳风的强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因此当太阳风变强的时候 , “范艾伦辐射带”的范围也会随之增加 。
另一方面来讲 , 地球的磁场也不是完全对称的 , 比如说在南大西洋的上空 , 地球磁场的形态就会导致“范艾伦辐射带”的高度更低一点 。
“范艾伦辐射带”中相对密集的高能带电粒子可能会对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传感器等等设备造成损害 , 更重要的是 , 高能带电粒子还可能从分子层面对生命有机体造成危害 , 因此为了保证航天员以及仪器设备的安全 , 空间站必须要在远离“范艾伦辐射带”的区域中运行 。
相对而言 , 400公里的高度就可以说是非常理想了 , 就算是“范艾伦辐射带”因为太阳风或者地球磁场的形态出现了大幅度的扩张 , 也不至于扩张到这个高度 。
综上所述可知 , 空间站的运行轨道既不能太低 , 也不能太高 , 如果低了就不能够满足太空科研的需求 , 同时还会遇到更强的空气阻力 , 而如果高了则会使空间站的运行成本大幅增加 , 同时还可能会遭到“范艾伦辐射带”中的高能粒子的侵袭 , 综合考虑之下 , 人们就将空间站的运行高度设定在400公里左右 。
好了 ,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 我们下次再见 。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自然界最可怕的吞食者——黑叉齿鱼,能吃下自身体重10倍的猎物
- 地球最干净的地方已有微塑料污染,发明者的初衷却是保护地球
- 技不如人?祝融号在火星进入6个月冬眠期,为何NASA毅力号不用
- 梦境理论的“说三道四”
- NASA:毅力号火星车在寻找古代火星生命迹象的工作中取得显着进展
- 两年过去了,你还记得这个小“火”子吗?
- 首次采样!毅力号火星车做到了,这次是罕见的粉化岩石
- 在寒冷的冬季,首架火星直升机完成了第30次飞行,飞行距离仅2米
- 每小时40米,比乌龟还慢,为啥火星探测车不能开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