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致死率100%!朊病毒烹煮都杀不死,感染后究竟有多恐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2020年开始 , 人类世界好像就被“病毒”入侵了 , 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一夕之间爆发 , 然后迅速地攻城略地 。 几年过去 , 新闻报道中稀奇古怪的病毒名称接连出现 , 使人们陷入了一种恐慌的情绪中 。
但实际上 , 从死亡率来说的话 , 以上这些病毒都不算是什么 。 因为人类曾发现一种致死率高达100%的病毒 , 这种病毒就是无药可救、烹煮都杀不死的朊病毒 。 那么 , 朊病毒到底是什么呢?意外感染后到底有多恐怖?
朊病毒——不是病毒的病毒
自从人们解开了与疯牛症相关的一些谜题之后 , 朊病毒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当中 。 由于它的致死率高达100% , 所以一直以来 , 大家虽然不了解它 , 但是却对它十分的畏惧 。
朊病毒又叫做朊粒、蛋白质浸染因子等 , 从本质上来说它都算不上病毒 , 而是一种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
为什么说它不像病毒呢 , 因为一般来说 , 病毒除了有蛋白质的外壳以外 , 还有被包裹的核酸 。 而朊病毒却十分特殊 , 因为这家伙的内部竟然不含任何的核酸 , 说白了它就是一堆蛋白质而已 。
不过 , 朊病毒的其它特性还是与病毒特别相似了 , 比如传染性、致病性等等 , 因此人们还是会将其称为病毒 。
根据研究数据来看 , 朊病毒的个头非常小 , 即使是在电镜之下都观察不到它的结构 。 许多人可能会想 , 能小到什么地步呢?
直白点来说 , 它就是有200多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颗粒 , 其大小只是最小病毒的1%左右 。 除此之外 , 朊病毒的无免疫原性、抗逆性强都是它明显区别于真正病毒的标志 。 以其抗逆性强来说 , 不论是杀菌剂的攻击 , 还是高温烹煮 , 都很难杀死他 。
科学家曾通过相关的实验发现 , 即使朊病毒经过12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处理 , 在处理之后的几小时内它仍然具有感染性 。
大家需要特别注意这个“高温烹煮杀不死”的条件 , 因为这一特性 , 使得朊病毒肆虐起来后就变得异常恐怖 。
朊病毒的感染原因其实就是“同类相食” , 自然界中大部分动物的体内都具有朊蛋白 , 它们在平时都是正常的 , 并且对于生命适应环境还有着重要的作用 。
可是 , 如果这些朊蛋白在遇到“外乡人”的时候 , 就可能会“变心”了 , 在结合之后改变形态的朊蛋白就变成了大家畏惧的朊病毒 , 它会入侵生物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 引起病变 , 大家甚至可以将其当成“蚕食你的大脑” , 将其变成海绵 。
一般来说 , 在我们眼中同类相食都是丧尸片或者都市传说的常客 , 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 但实际上 , 在一些远离现代文明的岛屿上 , 依旧生活着许多原住民 ,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 “同类相食”是很正常的事情 。
同类相食的过程当中 , 大脑往往会被当成“精华”的部分享用 , 而当这些人吃掉了别人的大脑之后 , 朊病毒就会开始发威了 。
咱们前文中特意提到高温处理对朊病毒不起作用 , 就是因为人们觉得“煮熟了”就是杀菌了 , 任何的病毒都已经被烫死了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们吃起来也更加的肆无忌惮 。
推荐阅读
- 女神再次勇登《Science》6年6篇NCS,博士毕业被特聘,今已升为博导!
- 如果物理学是座大厦,杨振宁的位置在哪里? 100岁杨振宁:近现代物理学最后的巨人
- 化工单元操作复习题(含答案)
- 蛋白质的发现、分类、分离和提纯
- 全面了解艾滋病之五:致病
- 探索小行星防御新路径
- 爱因斯坦的头发为何乱蓬蓬?科学家找到了罕见的乱发综合症的基因
- “从鱼到人”有了关键证据,我国科学家填补“从鱼到人”演化关键环节
- 绿藻(小球藻)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