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引发的反向思考:气候变暖是当代最大谎言?( 三 )


许多证据显示 , 在中世纪 , 公元900至1300年 , 维京人曾在格陵兰岛蓄养牲畜 , 同一时期 , 苏格兰地区曾经种植葡萄 , 这些都说明当时的气候比今天热 。 然而 , 曼却不承认这些明显事实 。
麦金太尔对曼的曲线进行了算法测试 , 指控曼根据波动的树年轮数据武断地得出了曲棍球棒曲线 。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 , 麦金太尔用曼的方法编写了一个程式 , 输入任意数据 , 结果依然是一个“曲棍球棒曲线” 。
接着 , 这个加拿大人把注意力转向了近年来更重要的温度曲线 。 也就是菲尔·琼斯和美国宇航局的詹姆斯·汉森绘制的曲线 。 麦金太尔最初发现的差错并不特别严重 , 但依然令人尴尬 。 比如 , 科学家宣称1998年是有温度记录以来 , 美国最热的一年 。 但麦金太尔发现 , 事实上 , 1934年的温度更高 。
麦金太尔的发现让他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角色 。 在琼斯和他的同事的邮件中 , 他被叫做“笨蛋”、“混蛋” 。 正因为如此 , 麦金太尔也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传奇 。 每个月有100万人访问他的博客clim ateaudit.org 。 这其中包括气候怀疑论者 , 阴谋理论家 , 但也包括一些公正的学者 。 麦金太尔说 , 他确实相信气候变暖理论 。 “我不想倒洗澡水时把婴儿也给扔掉了 。 ”他说 , “但如果发现错误 , 我希望能立即纠正 。 ”
他不断给琼斯发邮件 , 援引《信息自由法》 , 要求他提供原始研究数据 。 麦金太尔三番四次向琼斯索取数据 , 一次次遭到拒绝 , 每一次的理由都牵强可疑 。 对于琼斯而言 , 不幸的是 , 麦金太尔的支持者里有人知道如何偷偷闯入他人电脑盗窃数据 。 他们选择了一个恰当的目标 。 琼斯就像是蛛网中心的蜘蛛 。 气候权威之间的所有重要争端都要通过他的电脑 , 留下一长串线索 。
04关键的证据更重要的是 , 琼斯掌握了气候学的关键证据:地球温度曲线 。 这一曲线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初 , 目的是证明 , 自1850年以来 , 全球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近1℃ 。 各种各样的证据支持气候变暖:冰川在退却 , 海平面在上升 , 北极地区海冰大面积消失 。 但是 , 这些征兆与气象站采集度数相比都微不足道 。 可问题是 , 世界各地气象站提供的原始数据的质量存在巨大差异 。 在部分气象站 , 气温的上升是因为周围修建了大量房屋和工厂 。 其他地方 , 由于气象站搬迁造成读数变化 。 在此情况下 , 琼斯必须用统计方法 , 纠正气温读数的误差 , 即对数据进行“同质化” 。

电影《骗局》剧照在同质化过程中 , 琼斯到底犯了什么错 。 多数气候学家仍然相信 , 琼斯并没有蓄意操纵数据 。 然而 , 在麦金太尔锲而不舍的追问下 , 琼斯被迫承认 , 他删除了如何进行同质化的记录 。 这意味着 , 无法得知他到底是怎么样把原始数据变成温度曲线的 。
亚特兰大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彼得·韦伯斯特说 , 这是身为科学家能够犯的最大错误 。 “就好像一个厨师因为丢掉菜谱 , 再也无法做菜一样 。 ”
麦金太尔花了几年时间索取琼斯的原始数据未果 , 韦伯斯特却最终成功说服琼斯把数据交给他 。 他是迄今为止除琼斯外唯一接触过这些数据的科学家 。
“老实说 , 数据记录的马虎随便令我大吃一惊 。 ”韦伯斯特告诉德国《明镜》周刊 。 韦伯斯特花了几个月时间查找琼斯曲线中的矛盾之处 。
批评者指责琼斯在采集数据时没有考虑到一个重要的因素:城市面积的增加 。 过去位于农村地区的气象站现在身处城市中 。 而城市永远比农村温度要高 , 这些气象站的读数当然也要随之上升 。
环境经济学家罗斯·麦基特里克检查了所有迅速城市化的国家 , 发现经济增长和气温增加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 在上一次IPCC报告之前 , 他及时上交了自己的研究结果 。 琼斯竭尽全力试图阻止这份研究的发表 。 在一封被黑客公布的邮件中 , 琼斯承认他想要让这些干扰研究从IPCC报告中消失 。
05 海平面上升
这可能是恐怖片《后天》中的场景:纽约的摩天大楼像礁石一样伸出海面 , 而汉堡、香港、伦敦和那不勒斯早就被海水淹没 。 某些国家已经全部被淹没 。 丹麦、荷兰和孟加拉已经不复存在 。

电影《后天》中的自由女神
1/4个世纪前 , 气候学家用这样恐怖的描述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 。 当时 , 专家们预言 , 如果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冰川融化 , 海平面将上升60米 。
今天 , 再也没有人谈论这样的恐怖情景 。 目前的气候模拟结果无一预言整个南极冰盖的融化 。 另一方面 , 几乎所有冰川学家都认为 , 世纪末海平面将显著上升 。 但是到底上升多少?预言从18厘米到1.9米各不相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