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想不想搭乘“鹦鹉螺号”一起探究深海采矿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Ana?s Marechal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19 世纪的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成名作《海底两万里》中 , 描述过海底采矿的情节 , 这并不是凡尔纳的空想 。 深海蕴藏着地球上最大的预估矿产储量 ,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 , 可能价值数万亿美元 。 但是深海采矿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困难 , 而且存在争议 。 本期为“深海采矿”系列一 , 带您了解深海采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览:
- 在科学界 , 深海始于水下2000米 , 约占海洋表面的56%;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 , 水深200米以上就可被称为深海 。
- 我们对海底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表面多 。 全球最顶尖的海底地形图仅有500米左右的分辨率 , 相比之下 , 月球拥有1.5米 。
- 深海矿产资源丰富 , 但相关监管乏力 。 在任何开采行为发生前 , 亟须建立起明确的法规框架 。
- 法国近期通过了一项军事战略 , 旨在加大对海底通讯电缆、矿产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深蓝秘境
深海在卫星图片上一目了然:由于多数光线无法穿透 , 深海主要呈深蓝色 。 虽说深海生物数量不多 , 但物种类型却十分丰富 。 若能“有幸”搭载鹦鹉螺号 , 乘客便会看到大片的深海平原 , 以及零星出现的海山、半活跃的活火山和海沟 [1
。 越过海脊便是延绵不绝的海底山脉 , 其总长超过6万公里 , 相当于绕地球1.5圈 。
【想不想搭乘“鹦鹉螺号”一起探究深海采矿的机遇和挑战】
图片来源: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我们对海底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表面多!” 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的地质工程师Florian Besson称 , “全球最顶尖的水深图(又称海底地形图)仅有500米左右的分辨率 , 但月球地图可以精确到1.5米” 。 不过 , 装有深度探测器的船只正在努力实现精确测绘 , 目前已覆盖了近20%的深海 。 联合国也推出了Seabed 2030项目 , 旨在到2030年实现整个海底地形地貌的高分辨率测绘 。
深海海底之所以如此特殊 , 部分原因是其政治考量:只有一小部分海底会被划分为专属经济区(EEZ) , 受国家管辖 , 且该国有权开采EEZ中的矿采资源 。 Besson解释道:“在法国 , 采矿法不仅适用于陆地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 也适用于海上 。 ” 2021年 , 法国对采矿法进行了更新 , 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 大部分深海位于国际水域 , 受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立法管辖 。 1994年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正式生效 , 随后便成立了ISA , 负责签发资源勘探与开发合同 , 并管理国际海底区域内的活动 。 迄今为止 , ISA已向22个实体发放了31份为期15年的勘探合同 。
监管乏力
目前 , 国际社会就公海(国际水域)采矿还未建立起任何监管框架 。 Besson称:“建立和完善法规是当务之急 , 考虑到国际水域被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 必须为其制定极高的环境标准 , 并保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成员能够得到公平的利益分配 。 多数矿产资源都位于国际水域 , 以瑙鲁岛为首的一些国家正在向ISA施压 , 要求在2023年7月前[2
确定一个国际采矿准则” 。 与此同时 , 在联合国的支持下 , 国际社会正在起草一项保护公海的条约 。 鉴于相关谈判自2018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 , 该条约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 例如 , 在公海建立海洋保护区 , 保护与海洋矿产资源相关的脆弱生态系统等 。
Besson补充道:“这些谈判充分证明了各国对深海的关注 , 一直以来 , 人们都对深海充满好奇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全球层面开展了大批海洋考察 , 加深了我们对部分矿产资源的了解 。 近年来 , 由于部分深海金属对新兴技术和绿色能源具有战略意义 , 国际社会又重燃了对深海的强烈兴趣” 。 法国于2015年启动了一项关于深海勘探和采矿的国家战略 , 并在2021年1月的海洋部际间委员会上获得批准(Inter-ministerial Committee for the Sea)[3
推荐阅读
- 六年时间,暗能量相机调查计划拍摄了25亿个天体,收获颇多
- 在两个最“硬核”的星球上,高空大气中漂浮着一种沉重的金属
- 可怕的比邻星:7秒之内,亮度暴增1.4万倍,行星表面化为焦土
- 在零下273.15度,连光也可以被冻住,这绝对的零度,究竟有多可怕?
- 韦伯望远镜捕捉到了一组真正奇怪的由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光环
- 你有听过旋转的暗物质吗?它在银河系外,这是天文学家发现的
- 海洋霸主接连被掏肝,死亡原因疑点重重,有人或许拍到案发现场
- 规模前所未见!史上最强伽玛射电暴刚被发现,比整个银河系还亮一亿倍
- 科研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