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十大报告中,文旅的“确定性”在哪里?

香港|二十大报告中,文旅的“确定性”在哪里?

文章图片

香港|二十大报告中,文旅的“确定性”在哪里?

文章图片

香港|二十大报告中,文旅的“确定性”在哪里?

文章图片

香港|二十大报告中,文旅的“确定性”在哪里?

文章图片

香港|二十大报告中,文旅的“确定性”在哪里?


今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了 , 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方向基本定调 。
我听过一句话 , 赚大钱的老板都爱看《新闻联播》 , 而且要看得懂《新闻联播》 。
这次会议中那份比《新闻联播》重要100倍的报告 , 大家应该都已经读过了 。
你从报告中读到了什么?不如 , 我先把我的读后感分享给你 。
最近蛮多同行急着转行 , 我个人觉得大可不必 , 360行除了行行出状元 , 还行行都难做 。
张琦老师说 , 如果你没有学会游泳 , 换一个游泳池也是没有用的 。
以后只有文旅而无旅游
报告一发 , 很多人就在统计其中“文化”和“旅游”的出现次数 , 这说明新闻联播还是看少了啊!
2018年3月 , 文化和旅游部成立 , 就已经告诉我们 , 顶层设计中 , 文化才是主导 , 旅游只是辅助 , 诗与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 。
二十大报告原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
①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已喊了很多年
2018年12月10日 , 时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出席“2018旅游集团发展论坛”并发言指出 , 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 , 明确了“宜融则融 , 能融尽融 , 以文促旅 , 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 。
2021年8月27日 , 现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 , 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 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 。
“促”和“塑”一字之差 , 代表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和旅游事业的规划调整 , 部领导在重要场合的发言 , 对比看具有现实意义 。
使用“促”字 , 意指文化能促进旅游 , 两者是相对平等的关系 , 要一起发展;
使用“塑”字 , 强制性非常明显 , 要用文化去塑造旅游 , 文化是旅游的方向 。
“宜融则融 , 能融尽融”这种建议性的8个字已不再提 ,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最近又改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说明文旅融合已经在路上进行着了 。
不管是以文促旅 , 还是以文塑旅 , 从文旅部成立喊了快4年了 , 现在的提法 , 点睛之笔是“塑”字 , 你慢慢品 。
②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到底怎么融合?
从“推动”到“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从“动起来” , 到“进行着” , 这几年文旅深度融合早已走在了路上 。这个深度融合到底怎么融合?我举一个最近新闻的例子 。
上海退休老阿姨们在横店翻拍《甄嬛传》 , 是不是你没想到这件事会这么火?

相关新闻报道 图源:网络
不管这个行为在商业上是否构成了对《甄嬛传》版权方的侵权 , 它到底是什么属性?是文化还是旅游?
根据个人爱好 , 找专业机构拍微电影 , 貌似属于文化娱乐对不?但你再想想 , 上海的退休阿姨 , 到浙江横店 , 这难道不是旅游吗?
对 , 这就是典型的文旅深度融合的案例 , 还是经典案例 , 据新闻报道 , 16位“游客”每人交了4000元 , 这个高达64000元的大单 , 利润想象空间很大 。
拍照拍视频已经成为旅游过程中的刚需 , 文化和旅游的需求顺序正在颠覆 。
原来是阿姨们想去看风景 , 系着红围巾、坐着大巴车 , 到旅游景区拍美美的照片;
现在是阿姨们想拍《甄嬛传》 , 所以选择了浙江横店这个场景最适合拍片的景区 。
同理 , 年轻人想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会去亚丁 , 想拍《少年的你》会去重庆 , 中年人怀旧《大话西游》会去宁夏......

《大话西游》取景地 图源:网络
但是 , 你首先要认知到 , 市场需求已经从旅游切换到了文化 。
③ 所有旅游活动都为了体验传播文化
回顾我9月份的出行 , 除去工作因素 , 去邯郸是为了学习成语典故 , 去上海是为了感受民国风情 , 去澳门是为了那一口葡国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