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的身体可以在低氧条件下工作 , 并通过减缓新陈代谢等过程适应水下的生活环境 。 在水下 , 帝企鹅的心率可以降到每分钟15次 , 并关闭任何不需要的内部器官 。
会飞的鸟类的骨头是中空的 , 里面充满了空气 , 这使它们能够飞翔并在空中停留 。 而帝企鹅的骨头是实心的 , 坚固的骨骼使它们潜入深水时可以承受大小为地面大气压40多倍的压力 。
当处于繁殖季的帝企鹅遇到恶劣天气时 , 它们会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来抵御严寒 。 帝企鹅们大致站成一个圆形 , 所有的帝企鹅都面朝中间 , 朝中心聚拢 。
成千上万的帝企鹅会聚拢到什么程度呢?能挤到每平方米可以聚集10~12只帝企鹅的程度 , 只留下很小或者不留可以活动的空隙 。
当帝企鹅抱团取暖的时候 , 它们身体的热量就不会被寒冷的空气带走 , 而是留在了体内 。 在帝企鹅群的中心 , 温度甚至可以超过30℃ , 这在零下40℃的南极冬季是难以想象的 。
所以说 , 帝企鹅不仅演化出了适应寒冷环境的身体结构 , 还学会了“抱团取暖”的御寒方法 , 它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极寒的南极地带的环境 , 是那里特有的一种动物 。
3、帝企鹅如何繁殖后代?
成年帝企鹅具有抵御严寒的能力 , 可是刚刚出生的企鹅蛋以及刚孵化出的企鹅幼崽 , 通常不具备抵御严寒的身体结构 , 甚至可以说 , 如果把企鹅蛋置于南极海冰上 , 它很快就会结冰 , 并因此无法孵化出幼崽 。
那么帝企鹅究竟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它们是如何做到不仅不让企鹅蛋受冻 , 还能提供足够高的温度进行孵化的?
每年的3月底4月初 , 大量的帝企鹅开始抵达繁殖地 。 令人惊讶的是 , 帝企鹅竟然每年都能回到同一块海冰上聚集 , 它们拥有极强的分辨方位的能力 。 这些帝企鹅能聚集成一个规模超过1万只的超级大群体 , 它们在群体中寻找各自的配偶 。
你可能听说过帝企鹅是一夫一妻制 , 一对帝企鹅一旦确认关系后 , 就会共同抚育后代 。 不过这种一夫一妻仅限一次繁殖 , 也就是说第二年再回到繁殖地的时候 , 它们就会更换伴侣 。
这倒不是因为帝企鹅花心 , 而是因为每只帝企鹅抵达繁殖地的时间不同 , 之前的夫妻可能无法同时到达繁殖地 , 而在繁殖方面 , 时间是宝贵的 , 它们没有时间等待另一半的到来 , 只能选择同时到达繁殖地的帝企鹅做伴侣 。
大约4月底的时候 , 雄性帝企鹅们就开始使出浑身解数 , 通过各种表演仪式来吸引异性的注意 。 雌性帝企鹅认可自己心仪的对象后 , 也会予以回应 , 加入到伴侣的仪式中 。
在求爱过程中 , 雄性帝企鹅与雌性帝企鹅会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 , 以强化彼此之间的关系 , 这会持续一段时间 , 直到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在之后的日子里 , 它们还会经常一起在帝企鹅群中漫步 。 求爱仪式结束后 , 各自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 , 接下来就是繁殖后代了 。
大约6月初的时候 , 南极处的阳光几乎完全消失 , 气温也下降到了零下40℃ , 而此时却是帝企鹅产卵的阶段 , 这也是它们整个繁殖季最关键的时期 。
与其他大部分鸟类不同 , 帝企鹅产卵之前并不会筑巢 。 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繁殖地几乎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筑巢 ,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那样的低温环境下 , 筑巢的意义并不大 。
如果将卵产在巢穴里肯定会被冻成冰 , 产在冰面上也会是同样的结果 。 那么帝企鹅要将卵产在哪里呢?答案是它们的脚上 。
【蛋不会冻坏吗?为什么帝企鹅要在寒冷的冬季繁殖?它们如何御寒?】产卵时 , 雌性帝企鹅会竖直身体 , 双脚伸直 , 尾巴朝下 , 与脚蹼形成一定的夹角 。 在产卵的大部分时间里 , 它们都要保持这样的姿势 , 直到企鹅蛋掉落在冰上 , 然后马上将蛋捡起来 , 放在肚子下面的育儿袋里 。
帝企鹅的卵约有12厘米长 , 中心直径约为8厘米 , 重约460克 , 是最大的鸡蛋质量的8倍 。 这看起来似乎很大 , 但是它只有雌性帝企鹅体重的2%多一点 。
事实上 , 帝企鹅的卵是世界上相对于体型来说最小的卵之一 。 卵的颜色接近白色 , 形状似梨形 , 卵壳又厚又硬 , 这才能保证掉落在冰面上时没那么容易破裂 。
雌性帝企鹅完成产卵后 , 通常会消耗1/3的体重 , 此时的企鹅妈妈十分虚弱 , 它们需要补充食物 , 但是带着企鹅蛋怎么捕猎呢?
推荐阅读
- 身体暴露在太空会发生什么?
- 中国空间站的使用寿命是多少年?使用到期会关闭吗,会重新打造吗
- 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1艘“货船”!“天舟五号”即将起航
- 搞事?新时代北斗白皮书发布,美国造谣生事,称UFO是中国监视器
- 太空回来基因变异、肌肉萎缩!宇航员可能才是最危险的职业
- 中国航天传来喜讯,梦天成功对接空间站,为何外媒压根不敢提?
- “梦天”转位成功!神十四航天员喜提“新居”
- 人类第一次着陆在太空中的演示
- 梦天舱成功发射升空,空间站变成了三居室,17国项目确定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