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早前《美国神经放射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 原来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 , 将NASA宇航员参与太空飞行前后的大脑磁共振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 , 最终发现太空飞行会影响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 , 甚至让其退化 。
不少人感慨 , 这太空旅行未免也太危险了 , 稍不注意还会被“降智” 。
但实际上 , 从太空回来身体的变化还有很多 , 像基因变异、大脑退化、肌肉萎缩等都是家常便饭 。 这样来说的话 , 宇航员或许才是最危险的职业!
太空中微重力环境的影响如果大家有关注参与神舟系列飞行宇航员着陆之后的状态 , 就会发现他们表面上看起来虽没什么大问题 , 但是出舱之后却要坐在专用的躺椅上 。
许多不了解内情的人还曾质疑宇航员的身体素质 , 殊不知长期的太空生活已经对宇航员的肌肉和骨骼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
因为在太空当中 , 重力环境和地球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 从表面上来看 , 微重力环境能帮助咱们像武林高手一样“飘来飘去” ,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 , 这对于身体其实是一种折磨 。 毕竟 , 在进入太空之前 , 宇航员适应的都是地球的重力环境 。
不过 , 他们会在执行任务前接受严苛的训练 , 以备能在微重力环境下正常生活工作 。 可哪怕是这样 , 随着在轨工作时间的不断延长 , 宇航员受到的影响就会愈加严重 。
根据资料来看 , 航天失重会对人体产生诸多的生理影响 , 比如肌肉骨骼、脑组织、神经视觉系统都会发生变化 。
咱们以失重对肌肉骨骼的影响来说 , 宇航员在进入太空之后 , 尿钙的排泄量就会增加60%到70% , 这种加倍的骨质流失 , 会让他们的骨骼变得“嘎嘣脆” , 尤其是脊柱、骨盆等主要承重点的骨密度会明显下降 。
而且由于在太空中不需要克服重力来维持自身平衡 , 骨骼肌就会开始进行“废用性适应” , 大家可以将其当成用进废退 。
这就意味着 , 在陆地上宇航员锻炼出的强健肌肉 , 都会在飞行中不断减少萎缩 , 即使飞行结束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
资料显示BURKHART等通过对17名长期太空飞行航天员的数据比对发现 , 多裂肌、竖脊肌、腰方肌和椎旁肌在飞行后分别下降4.6%、8.4%、5.9%和8.8% , 其中椎旁肌在返回地球后需要 1 年左右时间才得以恢复 。可见 , 宇航员在长期在轨飞行重返地面之后 , 不仅会面临成为“软脚虾”的尴尬情况 , 还会被肌肉萎缩和骨骼的相关后遗症折磨很久 。
说完了微重力环境的影响 , 再来看看恐怖的宇宙辐射 。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做核磁共振检查都担心自己的身体被辐射破坏 , 而宇航员在太空当中 , 面临的是更加恐怖的辐射环境 。
太空辐射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太空中辐射的主要来源有银河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以及南大西洋异常区辐射粒子 , 前面两个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 所以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南大西洋异常区辐射粒子 。
它产生于地磁场和地球自转轴的偏离 , 而由于磁力线在此处垂直下降 , 使得辐射能够深入低海拔区域 , 一般在16公里到320公里的范围内 。
这就使得在低轨道工作的宇航员 , 不仅要面对来自太空射线的暴击 , 还要防着地球异常区带来的影响 。
近地轨道测量结果表明人体每天受到辐射剂量约为300μGy , 已经超出地面专门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安全极限是普通公众承受水平的数十倍 。推荐阅读
- 干细胞一周资讯(10.29-11.04)
- 为遗传病和癌症研究带来新思路!我们和青橙奖得主白蕊聊了聊
- 人类第一次着陆在太空中的演示
- 梦天舱成功发射升空,空间站变成了三居室,17国项目确定入选
- 中国空间站喷出“仙气”:时速近3万公里,对接精度1厘米
- 外媒再次炒作: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失控坠向地球!事实总是打脸!
- 夫妻之间,哪一方的基因最终能够决定孩子的智商以及长相?
- 收藏!空间站旅行指南
- 地球上交尾时间最长的动物是哪种?人类为何不能像它们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