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文章图片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文章图片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文章图片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文章图片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文章图片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文章图片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文章图片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文章图片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文章图片

南澳|小红书之前的旅行,它是标配

《脸庞 , 村庄》剧照 。
《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的停刊像一把火迅速传遍了整个互联网 。 近些年来杂志的没落让这个事件没有那么令人意外 , 更多的还是叹息 。
不过 , 如今的旅行攻略主战场早已不是传统纸媒 , 小红书、马蜂窝等社交媒体平台随点随到的图文在内容数量、便捷程度上远远超过了精英化的内容生产机制 。
杂志从出现到开始走上下坡路 , 所经历的时间只有短短半个世纪 。 在这个急速转变的时代 ,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当下的社交媒体也不是信息获取的终极形式 。 在这个越发丰富也越发孤独的星球 , 在新旧时代的交界 , 那些分布在阴影周围的斑驳光影将成为认识世界的一个切口 。
旅行杂志《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中国版宣布自2023年起停刊的消息像一枚深水炸弹投入了社交网络的大海中 , 在同好们心中泛起了不小的涟漪 。
自2012年8月创刊后 , 《孤独星球》就像是背包客们的“圣经” , 在提供旅行路上美好生活想象的同时 , 也给众多旅人指引着前行的路线与目标 。
停刊消息一出 , 旅游爱好者们唏嘘不已 , 许多人也将其视为纸媒式微的又一个证明 。 在《外滩画报》等纸媒纷纷停刊后 , 《孤独星球》只是最新一位倒下的、曾经的王者 。 “纸媒已死”的口号再一次飘荡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上空 。
“纸媒已死”的口号再一次飘荡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上空 。 /《法兰西特派》剧照
《孤独星球》们的远去 , 在短平快的社交网络时代带着几分宿命般的悲壮 。 只是 , 与其哀叹不再新鲜的论调 , 不如试试探出脑袋 , 去发现新的变化 。
从前 , 资讯尚未有如今这般发达 , 旅行杂志承载着实用与审美功能 。 但现在 , 以小红书为首的资讯平台部分地取代了它们的位置 。
孤独星球官网截图 。
攻略、种草、打卡 , 还有带有戏谑意味的风景“照骗”等 , 从《孤独星球》到小红书 , 不知不觉中 , 社交网络如黑客入侵一般 , 改变了我们的旅行 。
杂志or小红书 , 新旧生活方式载体
《孤独星球》的退场 , 其实有迹可循 。
1973年 , 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妇在澳大利亚创立了孤独星球 , 这是全球首个针对背包客推出旅行系列丛书的出版商 , 后来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 。
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妇 。 /Wiki
近50年的历史 , 再加上旅行内容自带的美好滤镜 , 《孤独星球》不仅受到了众多读者的推崇 , 也埋下了情怀的种子 。
千禧年后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传统出版开始向数字出版过渡 。 早在2013年 , 孤独星球的员工就因此从500人锐减至80人 。 2018年 , 包括电子版在内 , 《孤独星球》杂志每年的发行量也下降到了12万册 。 这一数字在杂志中并不算高 。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又一次打击 。 2020年 , 《孤独星球》杂志销量继续下降 , 公司在当年4月就关闭了墨尔本和伦敦办公室的大部分业务 , 甚至直接停止发行了外文版杂志 。
如今 , 中国版的停刊只是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张 。 《孤独星球》杂志的微博下 , 许多读者都在为它“送行” , 说它代表的 , “终究是一代人的旅行” 。
《摩托日记》剧照 。
代表这一代人生活的 , 不只有《孤独星球》 。 美国杂志出版大亨 , 拥有《VOGUE》《GQ》等多本国际大刊的康泰纳仕集团 , 曾经有《Bon Appétit》《Gourmet》两本经典美食杂志 。 前者仍存活着 , 后者却早在2009年就已停刊 。 而在中文世界里 , 中文版《美食与美酒》杂志曾是当红“炸子鸡” , 如今也风光不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