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即将发射,6名航天员同驻空间站,第二艘飞船停靠哪儿


神舟十五号即将发射,6名航天员同驻空间站,第二艘飞船停靠哪儿


文章图片


神舟十五号即将发射,6名航天员同驻空间站,第二艘飞船停靠哪儿


文章图片


神舟十五号即将发射,6名航天员同驻空间站,第二艘飞船停靠哪儿


文章图片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 目前 , 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 , 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
据悉 , 后续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内迎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访问 。 届时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乘组将完成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 。
到时候6名航天员同驻空间站 , 又将创造一个新的纪录 , 那一些网友有疑问了 ,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经停了一艘货运飞船、一艘载人飞船 , 那神舟十五号将停哪儿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空间站的结构 , 在中国空间站上 , 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形成“T”字的一横 , 两对大型太阳翼置于一横两端 , 不管空间站以何种姿势飞行 , 它们都能照上太阳 , 从而高效发电 。 要知道中国空间站太阳能帆板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效率几乎是最高的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 它的发电效率超过30% , 所以中国空间站虽然没有采用大型的桁架 , 但是在发电效率和发电量上却超过了中国空间站 。
两个气闸舱也位于两端 , 正常工作泄压或异常隔离时 , 均不影响其他密封舱段构成连贯空间 , 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空间站运行的安全性 。
而作为“T”字那一竖的天和核心舱 , 共有三个对接口 , 分别是天和核心舱大柱段尾段对接口、天和一号核心舱小柱段前端节点舱的轴向对接口与对地方向侧向对接口 。

【神舟十五号即将发射,6名航天员同驻空间站,第二艘飞船停靠哪儿】也就是说 , 天和核心舱保持着前向(沿着飞行方面处在最前面的)、后向(与前向相对 , 处在船体的最后端)、径向(从地球方向上看 , 是指向地面方向的三向对接的能力 , 这3个对接口虽然接口标准完全一致 , 但是作用却各有侧重 。
后向可对接货运飞船 , 使组合体可以直接利用货运飞船的发动机进行轨道机动;前向、径向两个对接口不仅可以接纳两艘载人飞船实现轮换 , 而且在保持正常三轴稳定对地姿态时 , 两对接口都在轨道平面内 , 即可让载人飞船在轨道面内沿飞行方向和沿轨道半径方向直接对接 , 无需对接后再转换对接口 , 使航天员往返更加安全快捷 。

其中径向对接口主要是载人飞船的常态化停靠 , 而前向对接口主要用于载人飞船和其他扩展飞行器 , 是一个多用途的接口 , 在需要进行舱体转换时提供中转条件 。 比如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都是先对接到前向对接口 , 然后再转到两侧的停泊位的 。
当然 , 前向对接口也是后续中国空间站扩展舱段的关键 , 那就是在前向对接口上再继续对接一段新的核心舱段) , 第二核心舱既可以有多个对接口和靠泊口 , 可以增加新的舱段 , 形成像“干”字型的构型或其他构型 。

其实 , 如果在紧急状态下 , 中国空间站还可以再停靠一艘载人飞船 , 那就是顶部的出舱口 , 这里为了航天员出舱执行太空行走任务的方便 , 设置成了一个气闸舱 , 上面留有可供出舱活动的出口 , 但是可以作为备用接口使用 。
虽然中国空间站的接口比较少 , 但是胜在标准统一 , 我们要知道 , 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现代复杂航天器在轨运行重要的操作活动 , 也是载人航天活动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 。 对制导、导航与控制、 对接及测控与通信等均有很高的要求 。
如果不对对接口进行标准化设计 , 就没有办法自主交会对接控制系 统、交会对接待命点保持、自主交会对接测量系统及敏感器、交会对接软件工程、高可靠交会对接人机 系统、分级智能遥控、对接走廊捕获、 地回导引与监视测控站技术等开展标准化工作 。

举个例子 , 国际空间站虽然有8个对接口 , 因为国际空间站的参与国家众多 , 分别研发 , 这就导致美国、俄罗斯等不同舱段的对接口都不一致 , 技术上的标准差异极大 。
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口一共有四种类型 , 即Probe-Cone、APAS-95、CBM和NDS对接口 。 彼此之间都几乎无法对接 , iLIDS和APAS-95对接口也需要用专门的转换装置才能够在这两种对接口进行直接的对接 。 所以国际空间站虽然对接口很多 , 但是载人飞船停靠很麻烦 , 还不如我们方便 ,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