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机械臂 。 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的 , 时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 由于机械臂在太空中大有用处 , 所以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的时候 , 也开始研制机械臂 。
若是只从表面上来看 , 机械臂看起来很“僵硬” , 并不像科幻大片当中演得那样灵活 。 但是就以现在机械臂的发展程度来说 , 已经相当不错了 。
设计的机械臂看起来较为“僵硬”
毕竟在太空中 , 它既要拖动大质量载荷 , 又要控制精度 , 甚至还需要自主分析能力 。 从这些需求来说 , 它就像是一个“人工智能” 。
我国空间站上的远程机械臂系统 , 主要包括核心舱和实验舱两个部分 , 它们的职责和能力有所差异 。 以核心舱的机械臂为例 , 它的任务是完成大载荷转移 , 因此其质量高达738千克左右 , 长度为10.2米 , 看起来非常的大 。 而实验舱的机械臂则是小型的 , 长度大约为5米 , 自由度比较高 。
空间站上的机械臂工作状态
其次再来看看 , 有了机械臂之后 , 能不能依靠它来抓住东方红一号并进行回收 。
从理论上来说 , 是可以的 , 但是还差一件关键设备 , 那就是更灵活的机械手 。 毕竟 , 想抓取卫星 , 只有机械臂是难以做到的 。
虽然目前比较先进的加拿大臂2可以与其他部件组合 , 形成类似机械手的东西 , 但是想用来完美抓握还是差一些 。 并且 , 这种抓握有时候需要有配套的接口 , 以确定抓住之后能够进行固定 。 但是东方红一号升空的时候 , 我们还未考虑过对接口这个设定 , 所以想抓住它是很困难的 。
加拿大臂2和其它部件组合依旧难以完美抓握
最后一点 , 就是机械臂即使能够顺利抓住它 , 我们又要如何将其运回来呢?
要知道 , 东方红一号的质量在173千克左左右、直径大约1米 , 这就代表着抓住它之后要腾出一块地方进行放置 。
不少人认为 , 最好依靠航天飞机进行运输 。 也有人觉得 , 太大了就回收到空间站当中 , 再进行拆解 , 然后一块一块运回来 。
从理论上来说 , 以上方法确实都可以 , 问题是这背后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 若是单纯只是为了将其当成纪念品捞回来摆着 , 倒也不必付出这么多的精力、财力 , 不如就让它继续在空中飘着吧 。
如果回收成本太高 , 不如继续在空中飘着
当然 , 若是未来我国的机械臂研制、回收之类的技术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 使我们有能力将其抓住并带回来 , 那时候东方红一号还是能够“回家”的 , 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 站在如今各国提倡“清理太空垃圾”的角度 , 东方红一号已经属于垃圾的范畴了 。 那么 , 在无法进行回收的情况下 , 未来我们会怎么处理它呢?
最终成为太空垃圾中的一员
它的归宿可能是什么?对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的研究员杨宇光 , 进行了详细的作答 。 他表示 , 对于无法回收的航天器 , 人们一般会选择让其受控离轨或者坠毁 。 后者属于不受控离轨的范畴 , 要求卫星的轨道高度足够低 。
很显然 , 东方红一号并不满足“轨道高度低”的要求 , 所以无法使用后面一种方法 。
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并不低
那么受控离轨可以吗?
一般来说 , 受控离轨也需要它与地面之间保持联系 , 按照既定安排逐步下降轨道 , 最终坠入大气层烧毁 , 而东方红一号早就没电了 , 根本无法与地面保持联络 , 所以实施起来也很困难 。
由此可见 , 它的归宿十有八九就是在自然环境下慢慢降低高度 , 然后自行坠入大气烧毁 。 不过由于它下降得特别慢 , 所以咱们应该还是有不少时间大力发展技术 , 然后实现对其回收的!
说不定未来有机会将其回收
推荐阅读
- 假如重力慢慢消失,那会怎么办?人类会飞向太空吗?
- 临床试验现死亡病例,治疗阿尔茨海默药物研发难在哪?
- 日本高兴的太早了,刚宣布探月着陆器发射成功,噩耗就从太空传来
- 中国攻克技术难关,有望在未来10年实现登月,可以将2人送上月球
- 比太阳大16亿倍。距地球131亿光年,这个黑洞超越了人类的认知
- 埃安星灵架构量产发布,首创风云三号红外遥感+第二代可变焦激光雷达
- 扬起太阳帆,启航太阳系
- 欧洲航天局挑选了首位残疾宇航员
- 送神舟十五飞天,被誉为“中华神箭”的它,已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