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AITO问界M7#【问界M7碰撞A柱弯折 撞出电动车 “脆弱”神经|汽势纵横】
汽势Auto-First|王一
近日 , 问界M7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A柱弯折引发关注 。 据中保研新车碰撞测试结果显示 , 问界M7在25%偏置碰撞后 , A柱与车顶连接处 , 疑似发生明显变形 , 最终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和“车辆结构”两项只获得了“A(良好)”评价 。
据汽势Auto-First了解 , 此次参加碰撞评测的领克09、理想L9、一汽丰田皇冠陆放等SUV车型 , 碰撞成绩均取得了“G(优秀)”评价 , A柱完好 , 与问界M7形成对比 。
作为一款中大型豪华新能源SUV , 问界M7售价为31.98-37.98万元 , 是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AITO品牌旗下第二款车型 。 在问界M7新车发布会上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表示 , AITO问界M7拥有2021版C-NCAP五星安全标准 , 可媲美百万级豪车的舒适智能体验 。
有华为的背书自然是好事 , 同样在安全方面的碰撞成绩也成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 25%的偏置碰撞结果一出 , 这款备受期待的问界M7也成为了热议的对象 。
与此同时 , 问界M7在侧面碰撞测试中 , 车辆结构失效 , 碰撞测试结束后 , B柱和驾驶员座椅中心线的距离只有14.5厘米 , 而理想L9、宝马X5的B柱距离有25厘米 , 从这一点上来讲 , 问界M7的侧面碰撞表现较差 。
此时 , 有微博认证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工程师”的博主回应称 , “和大家科普一下 , 正面25%偏置碰撞A柱变形≠安全性差!还有A柱变形≠A柱断裂!断裂与变形完全是两个概念 , 大家也不要被“另类解读”带了节奏 。 ”
对“A柱变形≠安全性差”的话题也引发了网络热议 , 不少网友对此观点均持否定态度 , 而问界M7碰撞A柱弯折事件的热议和讨论还在持续发酵中 。
据汽势Auto-First了解 , 在25%偏置碰撞测评中 , 碰撞的冲击力是通过车辆前防撞梁承压 , 传递至驾驶舱下部及A柱 , 车辆A柱弯折代表其承受力已超过钢材强度临界值 ,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 车辆A柱的弯折意味车身完整性失效 , 直接威胁到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 这也是大部分车企将A柱的钢材强度要优于其他部件的原因 。
从AITO品牌问界M7的A柱弯折争议事件来看 , 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注焦点均在大篇幅宣传自身产品在“智能”领域的优势 , 很少有人将目光注意到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上来 。
不论是此前理想ONE断轴拒不召回 , 还是林志颖特斯拉碰撞起火以及潮州特斯拉失控事件等 , 这些事件所暴露出来的电动车安全问题 , 正在遭受更多人的质疑 。
当互联网造车成为一股潮流 , 传统车企开始专注“智能座舱” , 新势力车企研发“软件定义汽车” , 大量汽车品牌把研发的重点放到了电动化、车联网等领域 , 却很少有车企大篇幅的去描述自家产品在硬件领域方面的研发实力 。
我们不能否认电动化、智能化这是未来造车趋势 , 但对一辆车本身而言 , 产品硬件安全才是关键 , 但如今 , 已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关注 , 比如车身结构 , 机械素质 , 底盘调校等方面 。
近几年 , 电动车起火事件频发 , 相关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超过7例的新能源汽车火灾 , 而用火用电因素导致起火占一半以上 , 而电动汽车起火时间短、速度快、扑灭难等 , 也比燃油车救援的时间更短 。
与传统汽车相比 , 电动汽车在安全方面的需要很多短板要补 , 三电系统安全、碰撞结构安全、充电安全等均需要长久的技术积累才能走向成熟 , 即便面对新能源产品竞争 , 传统汽车安全的硬实力也不应被“噱头”所侵占 。
在整个国内市场产品认可度上 , 不少消费者或依旧记得 , 上汽大众帕萨特和广汽本田皓影的碰撞案例以及后续影响 , 如今网上对问界M7质疑声不断 , 不难看出 , 国人对品牌的信赖度一旦打破 , 想要恢复起来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 各个车企和品牌更应谨慎对待 。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 网红白冰200万豪车被烧!起因疑电动车自燃,新车购买才2个月
- 湖人第一笔交易有望达成!三换二签下海沃德和普拉姆利
- 潜藏国内的“电动杀手”!背靠三大巨头,提速3秒9,华为智驾首秀
- 谁说谎?广东特斯拉连撞事件,司机首发声:我刹车没?踩过油门吗?
- 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未来:美系通用将碾压日系“三剑客”
- 女子每晚10半才洗衣服,洗衣机动静太大,楼下邻居找上门了
- 开得比汽车还快!最快电动踏板车来了:百公里加速碾压特斯拉
- 混动、纯电、增程式、氢能,究竟谁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 燃油车企根本不焦虑,因为销量碾压电动车!比亚迪戳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