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蓝字
原创首发|蓝字计划
科学探索有时候是一场豪赌 。
张益唐在发表自己的成名作《素数间的有界距离》前 , 只是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一名普通讲师 。 更早之前 , 他住了八年的地下室 , 在赛百味当过收银 , 在汽车旅馆打过零工 。
现代液体火箭之父戈达德 , 生前一度是媒体嘲笑的对象 。 1920年 , 《泰晤士报》的一篇评论说他的火箭理论 , 是“高中没念好” 。
大器晚成的“锂离子电池”之父古迪纳夫 ,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先后发现了新型锂电池的两种新材料 , 诺奖的预测名单年年有他 , 他却直到97岁的高龄 , 才等来了诺贝尔化学奖 。
|97岁上台领奖的古迪纳夫 , 来源:诺奖官网
我们或许都听过陈景润 , 知道他把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哥德巴赫猜想上 , 险些因为积劳成疾而亡 。 但假如他没有做出陈氏定理 , 我们甚至连他的名字可能都不曾听闻 。
公众往往更容易看到科学家们站在山巅的时刻 , 却忽略了有多少默默无闻的研究者 , 正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独自前行 。
他们正等待着不知何时亮起的曙光 。
达尔文的奖章
1709年 , 对欧洲而言是一个不幸的年份 。
各国遭遇了五百年来最糟糕的冬天 , 极端寒冷以及随之而来的饥饿、流感大流行 , 导致了至少数十万人死亡 。
英国下议院议员戈弗雷·科普利爵士也死于一次“喉咙发炎” , 人们当时还并不知道这与细菌感染有关——直到219年后 , 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院的弗莱明教授才发现了青霉素 。
这位叫戈弗雷·科普利的议员 , 拥有男爵爵位 , 生前热衷于艺术品收藏 , 但与当时的贵族风潮一样 , 他也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这个创办于1660年的组织 , 是当时英国科学研究的中心 。
戈弗雷·科普利在他留下的遗嘱里 , 给皇家学会留下了一笔100英镑的捐赠 。
这就有了科普利奖章的诞生——颁发给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通过实验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 每年仅此一位 。
1736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 , 这个奖项还只是一枚价值5英镑的奖章 。 直到150年后 , 因为有了一笔新的捐赠 , 奖章的价值才涨到50英镑 。
|1753年 , 本杰明·富兰克林获得的科普利奖章的设计 , 来源:posterazzi
尽管人们常常乐此不疲地讨论一个奖项的奖金多寡 , 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 , 科普利奖章带来的认可才是至关重要的 。
1864年 , 对于达尔文来说是艰难的一年 。
五年前出版的《物种起源》 , 引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与谩骂 。 这一年 , 他的身体情况也急转直下 , 在长达九个月的时间里 , 他不间断地出现了呕吐的情况 , 最好的时候一天也只能工作两个小时——这对一位科学工作者来说 , 简直是地狱生活 。
终于在11月 , 一个好消息传来:英国皇家学会决定为他颁发本年度的科普利奖章 , 以表彰他在“在地质学、动物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的重要研究” 。
当时的达尔文或者不会想到 , 皇家学会的评审们也不会想到 , 在神学时代充满争议的物种进化论 , 会在多年之后成为接近真理的存在 。
达尔文在收到获奖信息后 , 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科普利奖章对于全世界的科学家而言都是巨大的荣誉”、“自然选择终于在英国取得了进展!” 。
科普利奖章 , 推着科学向前走了一大步 。
从5英镑 , 到1000万克朗
推荐阅读
- 人死后仍会有意识,大脑还会继续运行?死后的人又会去哪儿?
- 科学家复活被冰冻48500年古老病毒,网友:我还想活到2023年
- 霍金的警告是谣言,还是事实?中国天眼真的会无端给人类带来灾难?
- 2022年最后一场大型流星雨即将点亮夜空
- 银河系的中心是什么?爱因斯坦早在1916年,就曾预测过它的存在!
- 科学如果没有制约,很可能成为威胁和终结人类的可怕工具
- 科学家在实验室培育出黑洞!试图验证最具挑战的理论,成功了吗?
- 科学家们首次捕获新奇电子冰,记住!它不是冰!
- 铅与铅对撞极限测试成功,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升级后犹如科学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