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员的自我修养》————什么是修行?


《交易员的自我修养》————什么是修行?



“做任何事 , 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 。 这是我们存在的惟一目的 。 ”————《禅者的初心》

我时常看到有人说做交易需要修行 , 于是有人遁入佛门 , 有人探究哲学 , 有人十年如一日复盘看书 。
而我 , 我只体验与反思 。
————————————————————
“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掉 , 是防止你陷入畏首畏尾陷阱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了 , 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 ”

1974年初年仅19岁的乔布斯离开里德大学开始准备攒钱去印度进行一趟精神之旅 。 在那里乔布斯被喜马拉雅山上一位印度大师剃了头 , 看到了贫穷落后的印度 , 在废弃的庙里度过了提心吊胆的夜晚 , 破败的建筑 , 毫不避人的老鼠 , 奇怪的声音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的神经 。

由于住宿条件的恶劣 , 还不幸感染上了疥疮 。 与其说这一次出行是去修行 , 不如说是让19岁的乔布斯认清了什么是现实 。
他开始思考并反省:“我找不到一个地方 , 能呆上一个月 , 得到醍醐灌顶的顿悟 。 我生平第一次开始思考 , 也许托马斯-爱迪生对改变世界作出的贡献 , 比卡尔-马克思和尼姆-卡洛里(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精神导师)两个人加起来还要大 。 ”
乔布斯学禅的入门读物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用英文写的《禅者的初心(Zen Mind Beginner’s Mind)》1959年 , 铃木俊隆禅师抵达美国 , 凭着六祖“人虽有南北 , 佛性无南北”一句话 , 立志教授全无佛学根基的美国人修习禅道 , 以弘扬佛法 。 《禅者的初心》就是铃木俊隆禅师为那些对佛学一窍不通的美国人写的英文入门读物 。
禅宗不看重经文 , 不讲究繁文缛节 , 不提倡繁琐思辨 , “一切唯心、万法唯识” , 讲究发自内心的思考 。 这种思维方式正合乔布斯的心性 。 从《禅者的初心》里 , 乔布斯读到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

1976年乔布斯曾经想过要去日本 , 到永平寺修行 , 他不清楚自己是应该留在硅谷创业 , 还是要去日本修行 。 后来乙川弘文对乔布斯说到:“一切万法 , 不离自性 。 既然心向往之 , 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全心即佛 , 心佛无异 。 当心性再无滞碍 , 行止皆随本心的时候 , 你就是大彻大悟的佛陀”
每当乔布斯感到迷茫时 , 他都会想起乙川弘文对他说的话 。 禅是自我内心的修行 , 生活在僧院与生活在企业并没有多少差别 , 如果你想要修行不需要特地去日本 。
——————————————————
什么是修行?
认真的体验和思考每一件你所看到和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那就是修行 。 为了修行而去修行那就不是修行 。
每当我生病的时候 , 我就开始反省自己 , 我做了什么事情导致我生病 。 大部分的问题所在都是由于我自己的疏忽大意 , 长时间的坐着不运动 , 不肯吃蔬菜水果 , 没有坚持健身 , 熬夜 , 着凉 。 如果我不反省自己生病的原因 , 那么我很有可能就会像有些人一样 , 为了使自己好受些 , 去医院挂号打针吃药 , 企图通过额外的补充来使这段痛苦的经历快快过去 , 而不是试着改变并规范自己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物质的运用效率越来越高 , 生活越来越简便 。 随之而来的是 , 越来越多的人看上去仪表堂堂 , 成熟稳重 , 内心却如同初生的婴儿般娇嫩 。
显然 , 心灵的成长与成熟并不追随科技的脚步 。
有的人二十多岁就已担当大任 , 忍辱负重 , 追随内心 , 有的人四十多岁还在随波逐流 , 整天瞎忙 , 抱怨世事不公 。 我说内心的世界是没有时间的 , 只要你想 , 你的内心可以永远定格在二十岁 , 也可以永远定格在四十岁 , 可以二十岁就怀揣百年志向也可以四十岁还斤斤计较眼前苟且 。

内心的世界只讲究体验程度而不讲究时间长短 , 体验的感觉越是强烈 , 在内心便越是深刻 , 或度日如年 , 或十年光阴似箭 。 甚至百岁老人回看十岁往事仍历历在目 , 犹如时隔昨日 。
所以我只体验 , 我体验的越深刻 , 我学到的便越多 , 掌握的就越稳固 。 我不仅体验愉快的经历 , 也体验苦难的经历 , 我绝不妄想在快乐时按下慢进 , 也不在煎熬时按下快进 , 一切的经历都必须要体验 , 人生的喜怒哀乐 , 生老病死 , 悲欢离合都会是一场必要的修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