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鱼鹰捕鱼


乡土散文:鱼鹰捕鱼


文章图片


乡土散文:鱼鹰捕鱼




我们村的放鹰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 , 贾汪不老河几十里的流域 , 活跃着一支靠放鱼鹰捕鱼的队伍 , 如果在村前十几里流域用鱼鹰捕鱼 , 他们就用竹篙撑着一只只两头尖中间宽的无帆 , 无舵 , 无蓬 , 无桨的小船 。 载着十几只鱼鹰 , 神出鬼没在芦苇荡河汊里拐弯抹角地穿行 。 如果是远行几十里 , 当天不能来回 , 他们驾驶着一只只有乌篷配带着双桨的大船 , 乘风破浪行驶着波光粼粼的不老河!
这群靠放鱼鹰捕鱼的队伍 , 都是我们东段庄人!

我们村的放鹰人从小生活在不老河边 , 对这片水域已经不能再熟悉了 , 他们知道哪片水草丛中的黑鱼多 , 哪道河湾的鲤鱼更大、更肥美 。 他们用竹篙撑着小船在河里放鱼鹰时 , 随着他们发现深水中有成群结队野鱼的踪迹 , 他们就开始一吆喝一声 , 那些蜷缩停息在船两边的竹竿上的鱼鹰像士兵听到紧急号似的 , 像一只只大鸟扑腾着翅膀离开竹竿箭一样钻进清澈明朗的河水里 , 雷达似的潜入水里搜索猎物 , 密密麻麻地把一只只小船围成一个个躁动不安的波圈 。 我们东段庄村的放鹰人捕鱼的经验丰富 , 因为鱼鹰的脖子宽长松弛 , 老是一鼓一鼓地动 , 恐怕是再大的鱼也有可能被其吞食掉 , 鱼鹰下水前他们总要用一根晒干的稻草束在它们脖子的根部 , 使它们能将鱼衔在嘴里 , 吞在宽大的口腔里却不能咽下 , 一旦发现有鱼鹰叼着鱼儿浮出水面 , 他们撑住篙稳着小船不让动 , 拿起网兜网起那只鱼鹰 , 捏住它被稻草束着的脖颈 , 倒提着 , 仨指头一挤 , 一条鱼落在了小船里 。 一甩手 , 鱼鹰翻滚着刚触到水面 , 又是一个猛子扎下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村里的老人说我们东段庄人用鱼鹰捕鱼 , 在清朝末年就有了 , 至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 , 是方圆几十里不老河流域用鱼鹰捕鱼最早的村庄!从他们记事起 , 我们村就有一百多只鱼鹰 。 等到一九三八年 , 日本人占领韩桥煤矿 , 除了少数几个人下了日本窑 , 我们东段庄人都靠放鱼鹰捕鱼 , 过着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全国解放我们东段庄村靠放鱼鹰捕鱼的人不断增加 , 一九五八年成立生产队 , 我们东段庄村的三百多只鱼鹰全部归集体所有 , 所以我们东段庄就成立了放鹰队 , 三百多只鱼鹰在不老河里捕鱼是件极为壮观的事情 , 特别是在傍晚我们村放鹰队捕鱼回来的时候 , 夕阳西下 , 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那是我们东段庄村放鹰队最高光时刻!

一九八四年生产队彻底解散 , 鱼鹰又重新回到个人手里 , 我们东段庄人在不老河流域放鱼鹰捕鱼已经超过一百年 ,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末期 , 不老河里的鱼类是越来越少了 , 主要是因为不老河两岸的不少村庄建起了造纸厂 , 直接把污水排入不老河中 , 致使河里的鱼虾大量死亡 , 清清不老河变得模糊浑浊了 。 弄得我们村的放鹰队无法在不老河里放鱼鹰捕鱼了 , 他们只好买了一辆辆摩托三轮车 , 带着小船和鱼鹰到处打游击:微山湖、丰、沛县境内没有被污染的小河沟 , 都是他们经常放鱼鹰捕鱼的地方 , 一百多年来 , 我们东段庄人和鱼鹰形影不离 , 相互依存 。 始终对放鱼鹰捕鱼这一行业依依不舍……

审阅:方瑞华
简评:好一幅不老河鱼鹰捕鱼图!描摹生动 , 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
终审:严景新
作者:段绪军 , 江苏徐州贾汪区大吴街道东段庄村人 , 自由职业者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 在报刊上发表过《母亲为我缝制绿背包》《麦收往事》等多篇散文 。 有作品获奖!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 , 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 , 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 , 未经允许 , 不得转载 。
【乡土散文:鱼鹰捕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