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泛滥的造谣现象,严重危害社会,应呼吁尽快出台“造谣罪”


网络泛滥的造谣现象,严重危害社会,应呼吁尽快出台“造谣罪”


文章图片


网络泛滥的造谣现象,严重危害社会,应呼吁尽快出台“造谣罪”


文章图片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基本规律 , 当火药遇到火星就会爆炸;当小火被人泼上汽油 , 必定变成熊熊大火 。
当疫情被谣言“赋能” , 谣言的危害性远远超过病毒本身 。
制造谣言的目的是什么?或是泄愤 , 或是出名 , 或是竞争 , 或是直接的利益 。 被幕后势力或者他人金钱收买而造谣 , 是主要的造谣动机 。

这几年越来越猖獗的“美系水军”——“第五纵队” , 他们被境内外的反华势力用金钱策反和收买 , 然后造谣传谣 。 使命就是打击中国的企业与产业、制造民众的不满 , 制造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 , 试图挑起动乱 , 干扰中国发展 。 值得一提的是 , 家人与房产都在美国的人 , 攻击中国企业 , 必定属于这种情况 。 拥护这种人的人 , 要么是被忽悠欺骗的上当者 , 要么就是他麾下的水军 。比如 , 前不久污蔑云南咖啡豆是“香精豆”的谣言 , 作者极为高明地使用了看起来没有造谣的“写实”手法 , 却高明地诱导了广大受众 , 让他们认为云南咖啡豆就是被香精弄出香味的“香精豆” 。 事实上 , 国内外的确都有极少数咖啡豆使用了添加剂浸泡或烘焙工艺 , 产生指向性香味 , 但这不会危害人的健康 。 因为经过检验上市销售的食用添加剂 , 本身就是无毒无害的 。
那篇文章的根本目的 , 是为了打击云南咖啡产业 。 因为国产咖啡异军突起 , 占据中国国内市场的8% , 照此发展下去 , 进口咖啡利益面临萎缩 。 而云南咖啡豆占据了国产咖啡豆99%的份额 , 打垮云南咖啡 , 也就打垮了中国的咖啡豆产业 。
我们再来说说疫情 。

这两天 , 云南曲靖市的疫情以及防疫行动 , 被人用谣言“赋能” , 引发了远比病毒危害还要巨大得多的“舆论疫情” 。事情是这样的:某著名网站24日刊出了注册于该网站的一个自媒体账号发表的文章 。 看了这篇文章 , 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高明的构陷” 。
这篇文章的标题与内容 , 活生生地把云南省曲靖市的疫情及防疫措施 , 与一家病毒检测公司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 说“曲靖20万人被赋黄码前一天 , 新开了一家核酸检测企业” 。
绝大多数读者一看这篇文章的标题 , 立即就会联想到曲靖市政府之所以要给20万人“赋黄码” , 是为了给这家公司拉生意 。
按照文章的说法 , 这家企业是在20万人被赋黄码的前一天新开的 , 但它有能力接过这样的检测大单吗?甚至员工都还没有几个 。 关键是 , 之前的三年里 , 曲靖市就没有担负病毒检测的实验室或者公司吗?一直要等到这家公司注册了 , 曲靖市才开始检测吗?

官商勾结 , 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行径之一 。 这篇文章就紧紧抓住了老百姓的感情和情绪 。 很多人不仅痛恨腐败 , 也对已经肆虐了人类三年的新冠疫情开始失去耐性 , 对防疫措施失去耐性 。 这样的文章一出来 , 自然引发曲靖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 , 同样引发其它地区民众的不满 。这篇文章的作者 , 巧妙地利用了绝大多数人看新闻不会加以分析 , 有意识鉴别真伪的弱点 , 更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 采取这种引导、明示或暗示的手法 , 去给受众灌输一个作者设定的场景——“曲靖市防疫部门之所以给20万人赋黄码 , 是为了给这家新开的公司拉生意”。 由此挑起社会的不满情绪 , 制造不稳定因素 , 或者借此打击对手 , 进行不正当竞争 。
这个“舆论舆情”攻击的不是人体健康 , 而是在攻击人心 , 其危害远比病毒本身厉害得多 。

这个世界 , 总是有人试图往火药堆里丢进火源 , 往火星上泼上汽油 。 但结果往往都是玩火自焚 。甚至 , 遂宁人民广播电台也用自己的视频节目账号跟着蹭热度涨粉 , 主持人及撰稿人用自己的猜测去无端拓展联系 , 活脱脱地把曲靖市人民政府描绘成了官商勾结的典型 。
网信部门发挥作用固然重要 , 但公安机关、国安机关发挥作用更重要 。
【网络泛滥的造谣现象,严重危害社会,应呼吁尽快出台“造谣罪”】中国网络泛滥的造谣现象 , 严重危害社会 , 也伤害很多人 , 这一切都在呼吁刑法应该出台“造谣罪”和“传谣罪” , 而不仅限于极难判定的“名誉侵权”及“诽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