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舟十四号成功返回,为什么没有实现精准的“舱落人到”?】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12月4日11时左右撤离中国空间站 , 中间绕地球飞行五圈之后正式进入返回阶段 , 到12月4日20时左右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 整个过程采取快速返回技术 , 用了大约9个小时左右 , 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次采取快速返回技术 , 上一次神舟十三号的返回也是用了大约9个小时的时间 。
看过神舟十三号返回直播的小伙伴应该都记得那一幕 , 当返回舱着陆的那一瞬间 , 空中搜救分队和地面的搜救分队都迅速地赶赴着陆点 , 实现了完美的“舱落人到” 。
而今天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过程 , 在直播过程中我们听到工作人员要建立医监医保帐篷 , 大的帐篷给航天员陈冬和蔡旭哲使用进行医监医保检查 , 小的帐篷给航天员刘洋使用 。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程序工作 , 最终三名航天员并没有进入帐篷 , 而是分别进入了三辆医监医救车 。
在车内有相对密闭的环境 , 温度上可以很好地保证 , 在医监医救车内还可以吃上提前准备加热食物 , 甚至还可以洗上热水澡 。
神舟十四号的返回过程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的 , 全程几乎都是在工作人员的监控之中 , 直到落地的那一瞬间 , 仍旧在画面中心 , 可以说是我们看着它安全着陆的 , 可以说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着陆的精准度非常高 。
当返回舱着陆之后 , 我们可以看到空中搜救分队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后依次抵达 , 并且迅速进入回收程序 , 尽量的压缩各程序时间 , 毕竟是在深夜中环境温度大约是零下14摄氏度 , 同时在大戈壁上没有任何障碍物遮挡 , 体感温度一定会更低 。
从直播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后 , 地面的搜救分队正在努力地赶路中 , 从画面中还可以看到路况非常不好 , 从地面搜救车队的角度来看 , 并没有像神舟十三号返回时那样精准的“舱落人到” 。
那么为什么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的搜救回收工作 , 没有实现特别精准的“舱落人到”?
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 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过程发生在白天 , 而神舟十四号的返回发生在夜晚 , 此前工作人员就说过这一次的返回过程为历史最困难、最复杂、最黑夜以及最寒冷 。 而在这样的环境里对地面的搜救回收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
例如空中搜救分队 , 由于夜晚视线的问题 , 所有的飞机必须要依次进行停落 , 不能同时进行 。 而地面上的搜救分队 , 就必须要看着目标一路驰骋 , 而这个驰骋的速度也是有限制的 。
本来在戈壁滩上地势环境就比较差 , 还加上在夜间行进 , 只能是放缓速度 , 这也是我们认为没有实现精准“舱到人落”的原因 。
但其实换个角度来思考 , 我们把这个问题看得太过于苛刻了 , “舱到人落”是最完美的状态 , 但是神舟十四号夜间返回 , 对于地面搜救人员带来的难度比较大 。 尤其是车辆分队 , 受黑暗环境影响最大 , 而空中搜救分队相对更好一些 , 只是在降落的时候注意一些 , 因此空中搜救分队会最快速的抵达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返回 , 面对了深夜和极寒 , 这对于经过6个月太空飞行的航天员也是一种考验 , 但这一次比较幸运的是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着陆后是水平状态 , 这样可以更加地节省航天员出舱时间 。
毕竟所有工作都是在零下14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 , 体感温度会更低 , 对于本来身体就相对虚弱的航天员来说就是一种考验 , 因此要尽量地缩短出舱时间以及采访时间 。 例如此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采访过程 , 就非常简洁 , 并没有像此前神舟十三号那样 , 三名航天员排排坐 , 而是出舱一位就迅速地转移到医监医保车内 。
尽量的减少低温对航天员带来的影响 , 后续他们将乘坐专机返回北京 , 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恢复训练工作 , 为未来的太空飞行再一次进行准备 , 不得不说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 但也足够辛劳!最后欢“最忙乘组”安全回家!
推荐阅读
- 切伞失败?非也!神舟十四号返回圆满成功,1200平方主伞功不可没
- 现在到了抗原检测盒的时代了
- 神十四4日晚返回!400公里外降落东风着陆场,难度堪比万里中10环!
- 宁夏罗山发现5只石虎,辛苦捕猎,前被猞猁盯上,后又被金雕追击
- 返回时间已定!神舟十四号快速返回:比神十二缩短19个小时!
- 神十四到家啦!96根直径仅2.5毫米的伞绳,如何拽住3吨的返回舱?
- 最远出差三人组今天终于要回家了
- 2022年传媒互联网行业报告:跨境电商风起青萍
- 全部健康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