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黑障区时 , 我国会采用自主研制的相控阵体制测量雷达;再比如:开伞后 , 由于受到风力影响比较大 , 无论是雷达 , 还是光学设备都会受到天气、光线的影响 , 此时我国会采用跟踪测量雷达 , 通过无源定位体制 , 实现了对返回舱从开伞到落地阶段的高精度定位 , 这个设备不会受到天气和光线的影响 , 可以做到全天时全天候、无人值守化工作 。
也就是说 , 为了确保飞船安全返回 , 航天科技工作者们是需要对飞船位置实时跟踪的 , 而仅凭北斗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
那么问题就来了 , 难道我们不能等到飞船安全着陆后 , 再依靠北斗寻找吗?
事实上 , 确实不能 。 首先 , 因为飞船返回地面 , 需要经过很多步骤 , 会很多干扰因素共同作用 , 我们需要实时掌控飞船的情况 , 才能确保飞船安全 。
其次 , 由于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下生活了180天 , 肌肉存在一定的萎缩 , 骨量也会丢失 , 而且在返回地球过程中还承受了2-3个G的过载 , 对航天员身体造成一定影响;到达地面后 , 航天员还要进行重力再适应 , 这时候航天员别说是走路了 , 连站可能都站不起来 。
所以 , 救援人员需要尽快抵达现场 , 不可能等到北斗导航定位后再前往 。 不仅如此 , 这几次的返回 , 如果看过直播 , 我们应该都知道 , 其实地面搜救队总是能很快抵达现场 , 这其实依靠的就是这些测控设备、雷达以及光学设备等协同工作提供了非常准确的信息 , 他们基本上是“等”在了现场 , 因为他们早就知道了大致落区 , 只不过要在安全距离内等着 , 一方面避免与被抛掉的防热大底相撞 , 另一方面不影响返回舱着陆 。
【神十四明明装有“北斗卫星”定位,为什么还要靠人工搜索?】因此 , 不能等到北斗准确定位后再前往 , 这会增加很多变数 。
推荐阅读
- 神十四落地后,为啥需要人工切主伞?不切降落伞会怎样?
- 神舟十四号成功返回,为什么没有实现精准的“舱落人到”?
- 切伞失败?非也!神舟十四号返回圆满成功,1200平方主伞功不可没
- 现在到了抗原检测盒的时代了
- 神十四4日晚返回!400公里外降落东风着陆场,难度堪比万里中10环!
- 活到200多岁的人你见过吗?身体极限之最的十大人类
- 宁夏罗山发现5只石虎,辛苦捕猎,前被猞猁盯上,后又被金雕追击
- 返回时间已定!神舟十四号快速返回:比神十二缩短19个小时!
- 神十四到家啦!96根直径仅2.5毫米的伞绳,如何拽住3吨的返回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