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使用量子计算机创造理论虫洞


物理学家使用量子计算机创造理论虫洞


文章图片


物理学家使用量子计算机创造理论虫洞


这是最近最重要的实验之一 , 我把整个实验过程大概说了一下~
来自美国能源部的科学家们首次开发了一种量子实验 , 可以研究一种特殊理论——虫洞的动力学或行为 。 这项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探索理论虫洞和量子物理学之间的联系 , 即对量子引力的预测 。 量子引力指的是一套试图将引力与量子物理学联系起来的理论 , 这两种对自然的基本且经过充分研究的描述似乎本质上互不兼容 。 注意 , 这个实验并没有产生真正的虫洞 , 这是一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断裂现象 , 也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系统 。
“我们发现了一个量子系统 , 它展示了引力虫洞的关键特性 , 但它足够小 , 可以在当今的量子硬件上实现 。 ”美国能源部科学研究办公室研究项目 , 量子通信信道基础物理的首席研究员说道 。 “这项工作是朝着使用量子计算机测试量子引力物理的更大计划迈出的第一步 。 它并没有像其他计划中的实验那样取代直接探测量子引力的方法 , 这些实验会在未来使用量子传感来探测量子引力效应 , 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试验台来实践量子引力的想法 。 ”
虫洞是时空中两个遥远地区之间的桥梁 , 它们还没有被真实观察到 , 但科学家们已经对它们的存在和性质进行了近百年的理论研究 。 1935年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内森·罗森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将引力描述为时空的曲率) , 将虫洞描述为穿过时空结构的隧道 。 研究人员称虫洞为爱因斯坦罗森桥 , 这两位物理学家引用了虫洞 , 而“虫洞”一词本身是由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的 。
一步一步的论证过程
JuanMaldacena和LeonardSusskind于2013年在理论研究中首次提出了虫洞和量子物理 , 特别是量子纠缠可能存在联系的概念 。 物理学家们推测虫洞(“ER”)相当于纠缠 。 从本质上讲 , 这项工作在引力世界和量子物理学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论联系 。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和富有诗意的想法 。 ”科学家解释说 。
后来 , 在2017年 , 科学家们将ER=EPR的概念扩展到了不仅仅是虫洞 , 而是可穿越的虫洞 。 科学家们模拟了一个场景 , 在这个场景中 , 负排斥能使虫洞打开足够长的时间 , 让一些东西从一端穿过另一端 。 科学家们证明 , 这种对可穿越虫洞的引力描述相当于一种被称为量子隐形传态的过程 , 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通过光纤和空中远距离实验证明的协议 , 在这种协议中 , 信息可以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在太空中传输 。
目前的工作探索了虫洞与量子隐形传态的等价性 , 而在2015年 , 美国某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了第一次实验 , 探索了从太空中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信息传播可以用引力语言(虫洞)或量子物理语言(量子纠缠)来描述的想法 。 2015年 , 科学家们发现 , 一个简单的量子系统可以表现出同样的二元性 , 因此该模型的量子动力学与量子引力效应相当 。 正是因为一系列研究 , 科学家们提出 , 通过在量子处理器上进行实验 , 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一些理论虫洞思想 。
2019年 , 科学家们进一步阐述了这些想法 , 他们发现通过纠缠两个SYK模型 , 现代科学家能够进行虫洞隐形传态 , 从而产生和测量可穿越虫洞的动力学特性 。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 , 物理学家团队首次进行了这类实验 。 他们使用了一个类似“婴儿”SYK的模型来保存引力特性 , 并在谷歌的量子设备上观察了虫洞动力学 , 即Sycamore量子处理器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该团队必须首先将SYK模型简化为简易形式 , 这是他们在传统计算机上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实现的一项壮举 。
“我们采用学习技术 , 找到并制备了一个简单的类似SYK的量子系统 , 该系统可以在当前的量子体系结构中编码 , 并且可以保持引力特性 。 换言之 , 我们简化了SYK量子系统的微观描述 , 并研究了我们在量子处理器上发现的最终有效模型 。 我们计划进行更多测试 , 以更好地了解模型本身 。 ”
在实验中 , 科学家们将一个量子比特(相当于传统硅基计算机中的比特)插入到他们的一个类似SYK的系统中 , 并观察到来自另一个系统的信息 。 信息通过量子隐形传态从一个量子系统传递到另一个量子体系 , 或者用引力的互补语言来说 , 量子信息通过了可穿越的虫洞 。 “我们进行了一种量子隐形传态 , 要做到这一点 , 我们必须将量子系统简化为保留引力特性的最小示例 ,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谷歌的Sycamore量子处理器上实现它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