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匍匐在地喊着救命,扶不扶?小伙的选择让网友吵翻了


老人匍匐在地喊着救命,扶不扶?小伙的选择让网友吵翻了


文章图片


老人匍匐在地喊着救命,扶不扶?小伙的选择让网友吵翻了


文章图片


老人匍匐在地喊着救命,扶不扶?小伙的选择让网友吵翻了


冬日风雨中 ,
有一位老人匍匐在地 ,
浑身颤抖 , 喊着救命 ,
扶还是不扶?万一被讹诈怎么办?
90后青年毕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很快 , 他的举动引发了万千网友的热议:
“教科书式扶人”到底该不该拍摄?
一时间再度成为了热门话题......

见义勇为
拍视频证清白
毕坤是一位上海新市民 , 他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 , 来沪四年 , 在一家民营口腔医院市场部工作 。
【老人匍匐在地喊着救命,扶不扶?小伙的选择让网友吵翻了】近日上海寒潮来袭 , 冬雨里带着侵人的冷意 , 11月30日下午2点 , 毕坤骑车上班 , 途径浦东新区云山路一个正在施工的路段时 , 远远看到一个人趴在地上 , 浑身打颤 , 并在出声求助 。

毕坤留意到周围有几个路人关注到求助者的情形 , 但都没停留帮忙 。 毕坤驱车上前查看 , 发现倒地的是一位老人 , 约莫七十多岁 , 爬在潮湿的路上 , 老人不停地哀求 , 十分狼狈 。
毕坤实在于心不忍 , 拦住一位路人请托道:“您好 , 我想扶起那位老人 , 请您帮我拍下视频 , 留个证据以防万一 , 后面如有意外需要报警 , 也好说清楚 。 ”路人闻言果断答应 。

毕坤小心翼翼地扶起老人 , 他发现老人已经冻麻 , 双腿无力 , 他一边扶人 , 一边询问:“老先生 , 你要觉得难受 , 就跟我说 , 我力气小点 , 不弄伤你 。 ”“老先生 , 你要不要给家里打电话 , 要不要我帮忙打110或者120?”
最初老人神志有些不清 , 含糊地回应着 , 被扶起靠墙休息一会后 , 渐渐缓了过来 , 称家就住在附近 , 自己有手机 , 可以自己给孩子打个电话 , 随后连连向毕坤道谢 。 毕坤观察一会 , 见老人意识已经清醒 , 四肢舒展可以活动 , 才放心离开上班 。
助人前先自保
无惧舆论
由于个别老人街头摔倒被救助后 , 发生过诬陷救助人的现象 , 人们如今见到摔倒老人 , 虽有帮人之心 , 却无救人之胆 , 因为善心人士贸然伸出援手 , 风险便会相伴而生 , 可能要付出沉重的名誉和经济代价 。
在助人与讹人之间 , 公众常常茫然 。 毕坤扶老人的视频被传到网上 , 引发网友热议 , 有人称其为是“教科书式扶人” , 但又迅速掀起一场围绕着“该不该扶”和“该不该拍视频”的引发讨论 。

有部分网友支持毕坤的理性善举 , 但也忍不住悲叹道:“助人者需要拍视频自证不是伤人者 , 这不是一种悲哀吗?”还有网友对毕坤的拍视频证清白的举动不以为然:“你以为拍视频证明不是你推的就行了吗?如果搀扶不当 , 极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 老人真要以此要求赔偿 , 怎么说得清楚?”
但如果在安全的条件下 , 大家就很容易达成共识: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
钱江晚报评论员高路指出 , 拍照反映了面临法律风险时的一种自救 。 只是从表面上看 , 这可能是个有效果的办法 , 却不是一个温情的做法 。 让扶老人不再是问题 , 就不能不在防范法律风险上有所作为 。
对于挺身而出的善行 , 光明网时评员赵志疆则表示 , 不妨多一些体谅和鼓励 , 少一些苛责和非议 。 面对“教科书式扶人” ,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我们能否乐于并善于救助他人 , 而不是吹毛求疵横加指责 。

面对网上众多的声音 , 毕坤对记者表示 , 他请求路人拍视频前 , 确实有考量:“十六年前 , 彭宇案就发生在我的家乡 , 在我成长记忆里留下深深烙印 。 ”但目睹老人摔倒在地 , 苦苦哀求 , 他不能不伸出援手 , 助人前先自保 , 也是他理性选择:“我非常感谢帮我拍视频的那位路人 , 其实是我们联手扶起了老人” 。
得知自己获得了正能量奖金 , 他表示“太好了 , 快过年了 , 我正好可以用这笔正能量奖金买点礼物给老人们 。 ”毕坤开心地告诉记者:他任职的公司有助老公益项目 , 时常为福利院的老人免费体检 , 今年他用这笔奖金做助老活动 , 相信会更有意义 。
「 正能量说」
老人摔倒在地 , 苦苦哀求援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