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内航天服有什么用?航天员在什么情况下会穿它?看完涨知识( 二 )


由此可见舱外航天服的客家含量是多么的高 , 而舱外航天服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 , 比如我国第一代舱外航天服的价值就约为3000万人民币 。

舱内航天服顾名思义就是航天员在航天器内部穿戴的航天服 , 由于航天器本身已经提供了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统 , 因此舱内航天服的功能就相对少一些 , 同时造价也会低很多 , 比如我国现在的舱内航天服价值约为10万元 , 远比舱外航天服便宜 。
即便如此 , 舱内航天服在一些复杂的飞行任务过程中 , 能起到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关键作用 。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苏联宇航员 , 如果他们当时穿戴了舱内航天服 , 也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

其实舱内航天服可以算作一个简约版的舱外航天服 。 一般由航天头盔、压力服、通风和供风软管、可脱戴的手套、靴子以及一些附件组成 。 不过与舱外航天服相比 , 舱内航天服要简单得多 , 真空隔热层、液冷层和最外面的设有各种接口的防护层是没有的 。
舱内航天服的主要功能 , 就是避免航天员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 , 由于飞行器压力舱压力泄露 , 而带来的航天员失压问题 。 在正常情况下 , 舱内环控生保系统能够给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提供全身的通风 , 使航天员处于相对舒适的环境中 。

但是当座舱出现压力应急时 , 给舱内航天服通风的风机会自动关闭 , 使其处于密封供氧状态 , 应急供氧装置通过服装供氧软管将氧气送入航天服内 , 一部分氧气将进入头盔内供航天员呼吸及头部散热 , 然后由压力调节器排出 。

3、什么时候穿舱内航天服?
其实上文中已经提到 , 当航天员需要执行复杂的飞行任务时 , 就要穿好舱内航天服 。 比如载人飞船的发射与返回 , 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 , 飞行器的变轨等 。
就拿我国神舟十五号的返回来说吧 , 整个返回过程虽然可控 , 但也十分惊险 。 返回舱与空间站组组合图脱离后 , 在合适的时机开始降速降高 , 从距离地面390多公里的位置 , 降低到100公里的高度再入大气层 。
当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后 , 由于受到大气的剧烈摩擦 , 返回舱的速度快速降低的同时 , 也产生大量的热量 , 返回舱外壳的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 , 航天员也将承受3.5~4倍的过载 。

当返回舱坠落到距离地面10公里高度时 , 降落伞的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会依次打开 , 在这个过程中 , 返回舱降落的速度会骤降 , 航天员也会遭受撞击 。
整个返回过程惊心动魄 , 每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意外 , 一旦返回舱由于某些原因出现气压泄露 , 那么对航天员来说就是致命的 。
但如果有了舱内航天服 , 就可以在航天器失压的状态下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 它可以为航天员提供6个小时的正常压力和氧气供应 , 确保航天员返回地球 。

我国载人航天的所有太空任务中 , 航天员在飞船飞行阶段基本上都是穿着舱内航天服的 , 无论是飞船起飞还 是返回 , 包括与空间站对接等过程 , 舱内航天服都是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 。
如果说舱外航天服是保证航天员出舱时的生命安全 , 那么舱内航天服就是保障航天员在舱内时的生命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