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中国人在空间站种的水稻回地球了


硬核!中国人在空间站种的水稻回地球了


文章图片


硬核!中国人在空间站种的水稻回地球了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4日 , 神州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三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圆满完成任务 , 返回地面 。
与三名航天业一同返回地球的还有在天宫空间站上种植并已经成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 。
早在10月14号的时候 , 在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太空授课的“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课堂中 , 授课员刘洋就对问天实验舱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项目进行了介绍 。
这一次在天宫空间站种植的水稻在9月初的时候就已经开花 , 10月14号“天空课堂”的时候正处于灌浆期 。
而现在 , 太空水稻完成了从出苗到成熟整个120天的完整生命周期 , 收获了一批完完全全从太空中生长和成熟的水稻种子 。

这是国际上首次完成的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 。
此次水稻的培养从7月29日开始 , 至11月25日结束 , 空间站记录了水稻整个120天的生长周期 。

太空中的环境与地面上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 太空中生长的水稻很难有与地面同样的生长环境 。
【硬核!中国人在空间站种的水稻回地球了】除了温度、光照、氧气、水分和养分等自然条件之外 , 太空中的重力环境也与地面截然不同 。
根据国家航天局介绍 , 这一批太空种的水稻开花时间比地面略有提前 , 但是灌浆时间却延长了10多天 , 而且大部分颖壳不能关闭 。
这也导致了天宫空间站种出来的水稻与地面上正常环境下种出来的水稻略有不同 。

目前 , 返回水稻和拟南芥样品一部分已做固定处理 , 水稻种子将带回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实验室继续培养 。
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 。
自古以来 , 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 一直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 将粮食放在“天”那样重要的地位上 。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历来都有一种“种地”的基因 。
在古代 , 中国人“屯垦戍边” , 一边种植粮食 , 一边守护边疆 。
在现代 , 中国的维和部队甚至把种植技术带到了非洲 , 让非洲的维和部队驻地瓜果飘香 。

如今 , 似乎在地球上“种地”已经不能满足中国人的需求了 , 中国人要把菜种到太空中去 。
就算是种菜 , 也有星辰大海的追求和觉悟 。
这不是开玩笑的话 , 探索在太空中种植粮食 , 意义重大!
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 , 也是未来载人深空探测生命支持系统的主要候选粮食作物 。 利用空间微重力进行水稻育种也是空间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研究在空间站上种植粮食 , 对于以后建设大型空间站有重要的意义 。
假设以后在环地球轨道上建设一个能容纳1000人的空间站 , 这1000人每天的食物消耗都非常巨大 , 如果光靠从地面上运送食物 , 将是非常巨大的一笔费用 。
如果能在空间站上种植食物 , 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 , 那将节省多少费用 , 说不定还能给空间站上多制造一些氧气 。
我们关注太空 , 不只是要关注那些行星、卫星、恒星等一些令人兴奋的事物 , 最最基础的“种地”也是非常值得关心的事情 , 也是最基础 , 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
可以说 , 在太空中种地也是一门硬核科技之一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研究团队承担了“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 , 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
希望 , 这一次我们的植物科学家和太空探索的科学家们能同心协力 , 一起推动将“种地”这门祖传手艺应用到太空中去 。
星辰大海中缺少不了中国人种地的贡献 。
我是42光年 , 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