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感觉走”是一种可怕的迷信


“跟着感觉走”是一种可怕的迷信


【“跟着感觉走”是一种可怕的迷信】《这才是心理学》读书随笔(8)2022.12.09
今天还在看《这才是心理学》 , 读完了全部第六章“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聪明汉斯的故事”的“比较、控制和操纵”内容 , 至P155页 。
今天所读内容主要是:
1、约翰·斯诺检验霍乱传播假设的逻辑;
2、实验控制和变量操纵如何揭示行为的原因 。
这本书之前的内容告诉了我们看待世界要用科学的眼光 , 远离那些充斥着不可证伪内容的伪科学 , 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通过现象随意作出的结论 , 而第六章给了大家具体的识别方法 。
书中提到 , 对于伦敦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霍乱瘟疫 , 很多医生认为是病人呼出的气体被别人吸入导致了该病的传染 。 而斯诺没有亲信这样的理论 , 在变量可控的环境条件下 , 展开了数据分析 , 最终判定该病是通过病人排泄物污染的供水系统传播的 。
排除法是分析问题的基本方式 。
本书提到 , “科学思维是建立在比较、控制和操纵的理念之上的 。 ” , 这是实证的具体方法 , 任何所谓事实如果没有实证实验这个环节 , 贸然做出结论 , 大概率都是错的 , 这种案例本书提到了很多 , 比如会算数的神马“汉斯” 。

我认为这个方法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分析问题 , 避免随大流头脑发热变韭菜 。
观察是为了比较 , 比较就需要有控制组和实验组;控制是把一些无关变量排除 , 去研究重要变量;操纵是调整自变量 , 来看因变量的状态 。
随机分配可以平衡无关变量对研究的影响 , 结论想要接近本质 , 要么实验样本量大 , 要么实验次数量大 , 这也是大数据技术在人工智能时代非常重要的原因 。
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把直觉和可检验的知识区分开来 , 把预感和实证检验过的证据区分开来 , 这才是理性思考的重要表征 。
看到一个现象 , 不要着急下结论 , 因为还需要实验环节 , 这让我想到“慢反应”“沉着”为什么是优秀的品质 , 因为遇到急事儿 , 反应慢才有可能让被动的实证实验进行 , 才会看得更透彻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案 。
“跟着感觉走”真的是一种可怕的迷信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