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至19日 ,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 当前 , 地球上平均每一小时就有一种生物消失 , 面对自恐龙灭绝以来最严重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国际社会对“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寄予厚望 。 在此背景下 , 中外科学家呼吁:遏制万物生灵走向毁灭 。
12月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决定万物生灵的命运 。 如果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 那是因为几周前刚刚经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大规模的媒体报道 。 这个时机不太好 , 因为COP15比COP27重要得多 。 在一个以环境危机为标志的世纪 , 从大规模物种灭绝到新出现的疾病再到入侵物种 ,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人为导致的全球性问题 , 而气候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 考虑到围绕化石燃料和工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政治和经济担忧 , 气候变化主导全球变化议程就不足为奇了 , 但生物多样性公约必须占据中心地位 。 之所以这样说 , 是因为人为全球变化涉及许多方面 , 其中最关键、最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是生物多样性丧失 。
我们有大量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 , 但是缺乏强力的政治意愿来推进实施 。 相比之下 , 我们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选择只有一个 , 那就是扭转这一趋势 , 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削弱和破坏地球上所有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系统 , 包括气候系统的稳定 。 然而 , 迄今为止 , 十年尺度上的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协议大都以失败告终 。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将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最终敲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 其目标是到2030年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 , 并在2050年扭转这一趋势 。 面对即将达到100亿人口的自然资源需求压力 , 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淡水系统正逐步走向崩溃 , 因此2020后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只能成功 。
COP15第二阶段会议由于疫情原因从昆明迁至蒙特利尔举办 , 社会各界对此次会议寄予厚望 , 认为此次会议有可能扭转目前世界各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颓势 。 虽然这种乐观观点看似有些天真 , 但是我们仍有理由对此次大会持乐观态度 。 首先 , 全面的科学证据表明 , 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变化最终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息息相关 。 例如 , 30年的全球变化研究表明 , 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提升许多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规模和韧性 , 比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一个巨大的碳库 , 用以封存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 其次 , 全球变化生物学的最新研究已经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几个主要驱动因素 , 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和海洋利用变化、海洋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污染 , 以及气候变化和生物入侵 , 气候变化和生物入侵这两个驱动因素虽然影响显著 , 但影响程度较小 。 上述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提供明确的指导 。
2020年4月8日在青海湖边拍摄的一群棕头鸥 。 (图片来自新华社)
另一个乐观的原因源自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它揭示了人类作为生物多样性威胁者和守护者的双重身份 , 这之前往往只存在在想象中但从未被证实 。 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教授阿曼达·贝茨(Amanda Bates)和300多位学者总结提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导致全球人类活动减少57% , 并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停滞期” 。 他们的研究证实了交通、工业噪音、污染以及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的减少如何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 。 但是 , 反过来看 , 人类在物种和栖息地保护、保持和恢复等方面活动的减少对生物多样性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 因为非法狩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退化没有得到遏制 。 研究传递的关键信息是 , 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不能只减少人类活动的压力 , 还需要加强在研究、修复和保护上的投入 。
最后值得乐观的理由是:30×30目标越来越受欢迎 。 尽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进行了十年的努力 , 但“2020爱知目标”基本上没有实现 。 其中 , 爱知目标11旨在保护17%的陆地和10%的海洋栖息地 , 是一个适中的保护目标 , 但由于国家之间的差异而未能实现这一全球目标 。 然而 , 越来越多的国家(63个国家承诺支持)愿意在2030年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留30%的陆地和30%的海洋栖息地(包括30%的重要淡水生境) , 即“30×30目标” 。
推荐阅读
- 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为什么没有生殖隔离?
- 尽早看清核聚变不是最好出路
- 飞往太空的代价,宇航员为什么需要抬着?背后远比你想象的辛酸
- 科学家发现纳米技术可能使婴儿更容易过敏
- 人类是被困在太阳系的囚徒?太阳系边缘发现50000度火墙,危险?
- 西方与东方的人体,哪个部位不同?为何没发生生殖隔离?
- 科学家如何给星空画像?天文望远镜?可能跟你想象的并不一样
- 既然韦伯望远镜能看到136亿光年之外,那用它看火星会有多清晰?
- 全球新药进展早知道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