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意杀人到改判无罪:过去26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三 )


谈起当年代理的谢哲海案 , 张乾至今耿耿于怀 。 张乾记得 , 他在看过谢哲海案的案卷后 , 就认为这是一个明显无罪的案子 。
张乾为谢哲海做无罪辩护 。 张乾说 , 他当时就向周口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此案“事实不清 , 证据不足” 。 之后 , 法院将本案退回周口检察分院补充证据 。 检察机关在没有补充任何新证据的情况下 , 再次将案件移送周口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
1996年12月26日 , 该案公开开庭审理 , 法院判处谢哲海无期徒刑 。 法院未判处谢哲海死刑 , 这在当时是不寻常的 。
周口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书中 , 留下了“本院受理后 , 认为事实不清 , 证据不足”这句话 , 并且写进了法院曾将本案退回 , 检察机关在没有补充任何新证据的情况下再次移送法院的情节 。 张乾认为 , 这几句话给未来的申诉留下了空间 , “内行只要看了一审判决书 , 就会知道这是一起错案 。 ”
屈振红说 , 一审法院的判决是留有余地的 , 后来为谢哲海申诉时 , 她反复告诉谢哲海 , 应该感谢周口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 因为法院留了他的命 , 才有谢哲海后来申诉的余地 。
起初 , 谢哲海对于一审法院是有怨恨的 。 “在法庭接受判决的时候 , 我快晕了 , 痛苦 , 恨 , 恼 , 背上这个黑锅 , 改变了我的命运 。 ”他回忆说 。
但到现在 , 谢哲海已经开始接受屈振红的说法 。 至少 , 他的生命没有结束在20年前的行刑场 。
申诉
从入狱第一天起 , 谢哲海就开始申诉 。
2000年6月 , 谢哲海进入位于河南商丘的河南省豫东监狱 。 谢哲海是文盲 , 一开始让狱友帮自己写申诉状 , 但后来认为别人表达不了自己的意思 , “我下了决心 , 我要自己写 , 自己申诉 。 ”
谢哲海说忘不了当年在派出所 , 自己不认字 , 签询问笔录时 , 没有人念给他听 , 办案人员强拿着他的手摁了指印 , “简直侮辱人 。 ”
在豫东监狱 , 谢哲海买了一本新华字典 , 买了一个正楷字帖 , 从拼音学起 , 之后一笔一画学着写自己的名字 。 从不认字到能写出完整的申诉书 , 谢哲海用了将近一年时间 。 每个月 , 谢哲海会往监狱的刑罚执行科递交一次申诉书 , 申诉书动辄几千个字 , 每次写申诉书 , 谢哲海至少要用一个星期 。 但是每次只能收到一份通知 , 通知他已经收到申诉以及收到的日期 。
谢哲海成为了监狱的“不稳定因素” 。 谢哲海说 , 监狱里教育犯人认罪伏法的东西 , 他从来不认 , 从来不签 。 谢哲海的不认罪以及持续申诉是否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至少监狱有这种担心 。 “我不认罪 , 不签字 , 干警没法交代 。 干警有他的难处 , 但咋说 , 人各有各的难处 。 ”有领导到豫东监狱视察时 , 谢哲海甚至会大声报告“我冤枉” 。
一年又一年 , 在豫东监狱呆了八年多以后 , 谢哲海被转到辽宁省凌源第五监狱 。 谢哲海很快发现 , 这座监狱的生活条件更艰苦 。 他在监狱里患上了肝病 。 他开始觉得自己在监狱里活不下去了 。 越想越痛苦 , 谢哲海吞了一次刀片 , 监狱赶紧带着他外诊 , 抢救了过来 。 后来 , 谢哲海在监狱“认罪” , 只希望能活着尽快出狱 。 他在服刑期间一共减刑4次 , 共3年8个月 。
出狱那天是个阴天 , 看着方方正正的监狱大门 , 谢哲海想 , 外面是自由 。 走到自由那一端 , 谢哲海跪在了门外 , 抑制不住情绪大哭了半小时 。
辽宁离家远 , 谢哲海没有让家人来接他 , 而是打算先去北京找北漂打工的外甥 。 谢哲海没有手机 , 不好意思告诉路人自己是刚从监狱出来 , 于是说他的手机丢了 , 借到手机联系了外甥 , 坐上去往北京的大巴 。 到北京已是晚上 , 外甥站在车边 , 举着开着手电筒的手机 , “我一晃你就知道是我” 。 谢哲海跑向夜里摇晃的光 , 两人抱头痛哭 。
在北京住了两天 , 谢哲海呆不住 , 想赶紧见到爹娘 , 很快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大巴回了家 。 谢哲海心情复杂 。 出狱前 , 他一度恨自己的亲人 。 每次亲人来探视时 , 隔着玻璃 , 谢哲海都一边哭一边求家人再给他请律师 , 为他申诉 , 而家里人每次都说“行行行” , 后面却没声音了 。 谢哲海想 , 最亲的人都不帮他 。
谢哲海的家人无力再给谢哲海提供更多帮助 。 当年为了打官司 , 已经卖了宅基地 。 家人仍住在当年谢哲海离开时那个残破的老屋里 。 回到家里 , 谢哲海与几个哥哥长聊 , 知道家里情况困难 , 也知道申诉要靠自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