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价值3000万的航天服 , 究竟贵在哪儿】保护 , 执行任务 , 维持生命多重功能都集成在了航天服中 。
我是伍自豪 , 点击上方“关注\" , 每天为你分享【我的自媒体创作】干货 。
1.保护:头盔最外层的滤光面窗表面镀金 , 可过滤阳光中的有害射线 , 阻挡大部分红外波段 , 达到隔热效果 。 内层是双层充氮的压力面窗 , 避免起雾 。 独创的天窗结构可以有较为开阔的视野 。
舱外服主要部分是压力服 , 由外保护层 , 隔热层 , 气密-限制层和舒适层 , 每一层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2.执行任务:手套有两层气密层 , 指尖处只采用一层气密层(2-3cm橡胶)以保持触觉灵敏 , 尺码因人定制 。
在舱外服上有三个安全绳 , 两根橙红色的是安全绳 , 内部的弹簧最长可拉至三米 , 承受一吨的压力 。 白色的绳子被称为“脐带” , 长约八米 , 内部有电缆 , 可与地面通话 , 还可以传输航天员的生理参数 。
3.价值最高的属身后的生命维持装置 。 它采用闭式循环 , 包括氧气瓶(可在低压环境下维持八个多小时呼吸) , 二氧化碳清除装置 , 水升华器(保证舱外服内25度左右舒适温度) 。
世界上能独立出舱的确实就三个国家 。 美苏60年代就出过舱了 , 全世界都在搞航天 , 但是到今天 , 能独立出舱的只多了我国 。
目前能独立载人航天的也只有三个国家 , 其他国家载人航天都没能力 , 出舱活动都别想了 。
其实很重要的两点没提 , 一来人命关天的东西不敢马虎 , 二来又是定制化生产一年造不了几件 , 研发费用和生产线折旧费用没法摊平 。
冷知识:美国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研发新宇航服 , 据2021年NASA提交的审计报告 , 13年里NASA一共花掉了4.2亿美元 , 但距离研制成功还差6.25亿 。 也就是说美国宇航局需要超过10亿美元才能做出2套成品 , 每件价格超过5亿美元!
航天服贵在哪——就贵在没几人用得上 。 价格是随需求上下波动的 , 但航天服是特殊物品 , 它贵的原因是研发成本投入高 , 同时又很难售卖交易 。 如果马斯克6个月后就要使用10000件航天服 , 我们能生产其中7000件保证供应 , 这航天服也能打折卖成50万一件 。
我国的航天服是航天员训练中心研发的 , 作为配套商有幸参与了一代飞天的研制 。 因此据我知道的飞天航天服需要做的质量保证相关的试验 , 从一块材料到一个元器件 , 批产10000件根本不足以降到50万!大概估算了一下批产10000万件最多能把这东西降到800万不得了了!要到50万要估计批产10万件才行!
飞天仓外服的起步确实是从防俄罗斯的仓外服起步的 , 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当年我们购买过俄罗斯的仓外服的 , 现在的飞天二代仓外服基本上就是我们自主设计的了 。
关键是:用不了几次 , 就是扔了 , 与垃圾一起烧了 。 想达到科幻里的重复使用水平 , 根本不可能 。
天宫就是重复用的 , 国际空间站宇航服都用20多年了 , 准备换新的
不是 , 平时航天员在空间站里不用穿航天服 , 穿一般的就行 , 舱内航天服只是在起飞 , 返回地球阶段穿或有突发状况才穿 , 而舱外航天服是进行出舱活动事穿 。
一次出仓活动 , 本质上只消耗了氧气和二氧化碳过滤器 , 以及宇航服的部分物理损耗 , 在这种基础上 , 更换模块化的氧气罐和二氧化碳过滤器便可以支持下次出仓活动 , 我认为在计划之初就有相关的设计 。 至于你说的能否在空间站做 , 我个人认为是完全可行的 , 氧气可以空间站再生 , 化学性质的二氧化碳过滤器估计只能通过货运飞船补给 。 同样的可以参考国际空间站使用多年的航天服 。
推荐阅读
- 从起步到完善,信号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的贡献!
- 我国运载效率最高的固体火箭诞生!快舟十一号以领先姿态成功复飞
- 种菜真是种族天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种水稻,首次结籽有何意义?
- 揭示调控大脑新皮层神经元空间精细结构排布和环路组装的新机制
- 沙盒里的“玩家”,你最看好谁?迷你世界或成最大黑马
- 刘洋和王亚平同样优秀,为何不能同时上太空?太危险了
- 人离世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了解以后也许将不再畏惧死亡
-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无人机刚刚完成了第35次飞行任务,并打破纪录
- 【科学强国】俄罗斯科学家发明太空扫帚,无接触清理轨道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