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蒙古包过夜 , 看见女主床头系的红绳 , 应该注意什么?
很遗憾 , 我没有去过内蒙古大草原 , 对蒙古的了解除了来自教材知识之外 , 就是来自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一些视频了 , 其中那个叫恩科的蒙古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 他家养了很多的绵羊 , 也有着不少的蒙古包 , 好像是一个做生意的摔跤手 。
好在我还有个朋友在内蒙古那边的一个煤矿工作 , 通过电话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沟通 , 对这种风俗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 在这里聊聊这个话题 。
【海边|在蒙古包过夜,如果女主人在床头系上红绳,为何呢】这个话题挺火爆的 , 在平台上“在蒙古包过夜 , 看见女主床头系的红绳 , 应该注意什么?”这个话题有716个回答 , 阅读量高达1167.6万 , 收藏量高达2792 。 这还仅仅是一个话题而已 , 在网上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也是非常之多 。 看来 , 大家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 白云下面马儿跑 , 一个个洁白的蒙古包 , 盛开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上 。 夜晚的时候 , 燃起篝火 , 弹起马头琴 , 草原夜色美 , 未举金杯人已醉 , 晚风唱着甜蜜的歌啊 , 轻骑踏月不忍归……
我相信没有去过草原的朋友 , 一提起内蒙古大草原 , 就会在脑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记得网上曾经流传着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
《回到拉萨》的演唱者郑钧在写这首歌词之前 , 并没有到过拉萨 , 结果凭借他对已有的关于拉萨的碎片式的知识 , 加以自己的想象 , 竟然写出了属于西藏拉萨特有的神韵 。 有人说 , 这首歌的歌词和谱曲比那些去过拉萨的人写得还要好!
对于这一点 , 我是相信的 , 因为很多时候 , 那种“神韵美”并不是来自写实 , 更多的时候是来自想象 。
对这个话题也是如此 , 去过内蒙古大草原的游客 , 对现实中的大草原景色或许存在一定的落差 , 与想象中的蒙古草原有一定的出入 。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 , 我也大致浏览了几篇网文 , 作者所持的观点并不完全一样 , 读者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 。 其中有几个留言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说蒙古包里面根本没有床 , 至于系上红绳的说法直接是扯淡;有的说那根红绳是串钱用的;有的说那是防贼的;还的说是类似在课桌上画的“三八线” , 是楚河汉界……
对这些说法 , 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内蒙古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区 , 面积排在全国第三位 。 地域辽阔 , 民风民俗也不见得完全一样 。 其次 ,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地方 ,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见得一样 。 因此 , 有些地方的蒙古包里面一定有床 , 有些地方也存在女主在床头系上红线的习俗 。
记得在初中地理上曾经学过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居 , 好像发行的邮票里面也有关于民居的邮票 。 比如陕北的窑洞 , 蒙古的蒙古包 , 西藏的碉房 , 云南的傣家竹楼、吊脚楼 , 北方的四合院 , 南方的小桥流水人家等等 。
生活在蒙古草原的牧民住在蒙古包里面 , 主要是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系 。 内蒙古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降水较少 , 比较干旱 , 不适合发展农耕业 , 辽阔的土地上长满了青草 , 适合发展畜牧业 。 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所限 , 这种畜牧业主要是游牧的形式 , 属于粗放农业的一种吧 。
一大群的羊、牛、马需要进食很多的青草 , 一片草地可能吃不几天 。 青草吃完了就要重新换个有草的地方 , 因此牧民放牧的地点需要经常更换 。 如果他们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盖房子的话 , 就需要经常拆了重盖 , 非常麻烦不说 , 还特别不方便 。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几件大事 , 住的问题并没有难住蒙古人 , 他们发明了一种叫蒙古包的房屋 ,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 , 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
蒙古包的外形一般呈圆形 , 有一个尖顶 , 顶上和四周用一至两层厚毡覆盖 。 一个普通的蒙古包 , 包括围墙支架、天窗、椽子和门四部分 。
推荐阅读
- 依拉|南澳是个汉语方言的宝岛
- 海边|全球闻名的6大禁区,无论你是何身份,都不得随意闯入!
- 海边|在泰国旅游时把护照丢了,怎么回的国?
- 徒步|“死亡之海”中的神秘之地,我国最难抵达的村落,迄今不知来源
- 美食|万平口景区,东夷小镇,吃喝玩乐攻略!
- 威海|3天2晚的威海自由旅游行攻略
- 海边|初冬游览黄山后山,可以看到哪些景色?
- 徒步|雁荡山这条小众徒步线路,你可去过?
- 草原|瑞典条件差的酒店,从外面看像坟墓,没网没电没水一晚上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