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来客?内蒙古现巨大发光体,美媒:中国进行反导拦截试验


天外来客?内蒙古现巨大发光体,美媒:中国进行反导拦截试验


文章图片


天外来客?内蒙古现巨大发光体,美媒:中国进行反导拦截试验


文章图片


天外来客?内蒙古现巨大发光体,美媒:中国进行反导拦截试验


文章图片


在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甚至陕西、河北、宁夏等周边省区 , 有很多网友几乎同时拍摄到了又一个巨型“不明发光体” 。
从视频内容来看 , 在漆黑天空中突然出现一串类似于蝌蚪状的白色“烟圈” , 从上至下垂直漂浮 ,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 , 在白色物体的上方 , 似乎还有一个巨大的发光体向下照亮 。, 视频和图片一经发布到网上 , 立即又受到广大网友的围观和评论 。

难道真的有天外来客?而美国《大众机械师》则发文说:中国这是在进行反导拦截试验 。
反导拦截是什么【天外来客?内蒙古现巨大发光体,美媒:中国进行反导拦截试验】美媒:目击者拍摄的照片显示 , 这种螺旋形痕迹与美国“萨德”反导系统试射时的轨迹非常相似 , 此前中国曾进行多次SC-19反导拦截试验 。 西方情报人员认为 , SC-19反导导弹能在距离地面100公里以上的高空拦截来袭导弹或卫星 。
所谓“反导” , 简单来讲就是用一枚导弹去拦截另一枚导弹 。 难度有多大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 用一枚子弹去拦截另一枚射出枪膛的子弹 。 不仅要求能稳定跟踪这枚子弹 , 还要在关键时刻 , 以极其精准高速的碰撞速度“面对面”去摧毁这枚子弹 。

反导弹拦截技术按发射地不同可分为陆基、空基和海基 。 按拦截时机不同则可分为三类:一是“助推段”防御系统 , 一般是导弹发射后、尚未投放弹头的数分钟内进行拦截;二是“末段”防御系统 , 指在来袭导弹进入大气层并即将击中目标时 , 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三是“中段”防御系统 , 拦截范围是以上两者之间的广大区域 , 对脱离导弹弹体后尚未再入大气层、处于太空真空飞行状态的来袭弹头进行拦截 。

中段弹道是洲际弹道导弹飞行 中最长的阶段 ,飞行时间可达30分 钟 , 高度在数百千米以上 。 在该阶 段 , 空气十分稀薄 , 导弹发动机关闭 , 除地球重力外导弹几乎不受其 他外力作用 , 依靠惯性飞行 , 弹道 相对平稳和固定 。 因为导弹中段飞 行时间较长 , 拦截窗口更大 , 可进行多次拦截 , 所以中段反导具有保 卫面积大、控制范围广等特点 。 同 时 , 由于弹道导弹中段飞行都处于 稠密大气层外 , 因此拦截成功击毁 目标后所产生的大量碎片或漂浮于太空中 , 或者在进入大气层时被烧 毁 , 对于防御方不会造成大面积的 附带损伤 , 而如果来袭的是生化弹 头的话 , 其产生的生化效应大部分 都会在太空中消散殆尽 。 ” 。 因此 , “中段拦截技术”成了当今主要大国的投资研究方向 。
中段反导有多难?中段反导拦截实际就是利用探测到的导弹发动机关机点的最后方向及速度 , 测算出之后的飞行弹道 , 并在其再入大气层之前对其实施拦截 。 一般射程在2000千米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拦截 , 基本都是发生在大气层外的外太空 。 而中段反导系统通常是由拦截导弹、雷达或者卫星等传感器和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

弹道中段目标飞行时间较长 , 是导弹防御系统实施目标拦截的关键阶段 , 中段弹道目标雷达回波特征的有效提取和准确识别决定反导拦截的成败 。 目标微动特征是中段弹道目标的主要特征 , 不同类型的目标具有不同的微动特征 , 因此中段弹道目标微动特征分析和提取是目标识别的重要技术手段 。
中段反导有多难?这一阶段导弹已 飞出大气层 , 高度高 , 距离远 , 速 度很快 , 往往在10几倍甚至20几倍声速以上 。 在这一阶段 , 导弹通常还会释放各种诱饵 。 因为没有大气 层阻力 , 一些充气诱饵同真弹头信 号在速度和信号特征上非常相似 ,对识别能力也提出不小的挑战 。 想 要成功实施中段拦截 , 首先要具备 远程空间态势感知能力 , 如巨型陆 基相控阵雷达或者空间监视卫星 。其次要具备强大的通信、决策、指 挥、控制等体系 。 另外 , 与拦截气 动目标常用“破片杀伤”方式不 同 , 目前比较成熟的中段反导手段 主要是采用动能拦截器 , 旨在通过 “点对点”的物理撞击摧毁目标 ,不但需要高精度的制导导航控制技 术 , 也需要极强的变轨机动能力 。

推荐阅读